宫中的生肖是什么?
“宫中”指的是皇帝所在的宫殿,亦代指皇帝本人。关于它的出处,明末清初著名学者顾炎武在《日知录》卷三十四中谈到: “今人以殿阁之名谓之宫,如大内、西内、东内是也;而以宫中之寝殿谓之王府。此始于金元之际。按金人本俗礼以宫室喻人生,谓宫为家,谓殿为房。至元世祖定都燕京后,始建大明、承天二殿。而内廷之宫殿皆称宫。自后宫中建筑惟称宫矣。” “今人以殿阁之名谓之宫,如大明、承天是也;而以宫中之寝殿称为王府。此始于金元之际。” 可见用“宫”字来代指皇帝(及其居所)始于元朝。以前各个朝代的帝王们一般被直接称作“朕”或“孤”,或是加上尊称“仁宗”、“圣上”之类的。
至于为什么元朝的皇帝们开始被称作“宫”呢?可能的原因有二:一是蒙古草原的游牧生活使得他们不像汉人那样重视房屋(宫殿)的遮风挡雨的功能,因此他们的宫殿没有汉人的那么多,规模也没有那么大;二是他们可能不习惯用“朕”或“孤”这样的第一人称代词(毕竟蒙古语里没有表示这些意思的词),于是就用“宫”字来表示“我”的意思了——这倒有点像古代汉语中第一人称代词“吾”的字形演变过程。
我觉得元以前的皇家园林、宫殿等建筑物是可以称为“宫”的,比如西汉的未央宫、隋唐的大明宫等等;但元以后尤其是明朝,皇帝的住所和办公地点分开,出现了紫禁城,这里的宫殿就不能称为“宫”了,只能叫“殿”或者“庑殿”(见《明代北京城建址考》),比如我们熟知的天安门就是明清两代的“奉天殿”,而东西两侧的“朝日坛”与“夕月坛”则是明清两代的“午门”与“乾清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