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肖三八的动物是什么生肖?
是“鼠”,为什么呢? (一)在农历十二月有二十四节气中的“冬至”和“小寒”两个节气,从“冬至”开始白昼一天比一天长,一直持续到“大寒”结束;过了“大寒”第二天便是立春,春天开始了。而正巧在冬至节前一天就是12月30日,农历十一月三十,一九第一天,即“数九寒天”的开始,所以民间又有“交九”、“数九”、“算九”之说,意思是这一天就开始数九了。每年冬至都有诗为记。如南宋人范成大《冬至》: “冬至朝回满袖风,晓天春色尚朦胧。香元一粒传千载,灯共连枝照六宫。宝盏溢杯茶未熟,锦屏围座笑相逢。黄柑荐酒虚席暖,瑞豆分酥嫩火烘。”
(二)“惊蛰”发生在公历3月5-6日之间,这时太阳到达黄经345°。《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曰:“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此时天气回暖,春雷始鸣,惊醒蛰伏于地下越冬的蛇虫鼠蚁。古时惊蛰亦有一首诗,且与白居易有关。 “蛰龙醒未许,正梦海云初。引串江通雨,催烧谷热风。花明柳暗处,莺啭燕来频。自顾无长物,能消几卷春。”——出自唐代白居易《惊蛰家拜客》。
(三)“春分”一般在公历三月二十日前后,“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 古代将春分分为三候——“一候玄鸟至;二候雷乃发声;三候始电。”意思是说春分之日燕子前来报喜,此后雨水增多,春雷萌动;又过了五天,天空便要见到闪电。在周代,春分还是一个传统节日,称“春分节”,天子要在这一天亲率群臣登高踏青,妇女则结彩缕,簪燕雀,剪彩花。杜甫《清明》中“二月春风似剪刀”即是形容此时的景色。
(四)人们知道清明节与冬至一样重要,然而它的确切日期并不像冬至那样确定在阳历12月21—23日。由于节气循环往复,清明这个节气在阳历里的日期也是不固定的。为了便于计算,古人将清明节所处月份加以前面的“立”字表示,形成“立清明”这一名称,并定为农历三月之起点。《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清明,三月节。物致于此,气清景明。”“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降雨量增加,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机。因此就有了那句著名的农谚“清明前后,点瓜种豆”。
(五)谷雨是农历四月第一个节气,源自“雨生百谷”之意,说明这时降水明显增加。《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载:“谷雨,谷雨不雨,芒种不出。”“谷雨后五日,王禹偁微雨,作晴窗小景。”可见这时的天气阴晴不定,有“春雨贵如油”之称。谷雨也是“茶神”的生日,相传西晋名士刘伶曾在这一天酿酒饮用,醉卧而亡。后人记得他爱喝好酒的性格,因此在每年的谷雨为他庆祝生日,以表达对这位文学大家的纪念。 最后说一下“立夏”。从字形上看,“夏”字下面有两个“人”,即双足之意,比喻夏天人们穿着鞋袜的意思。《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也说到“立夏,四月节。立字解见春。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而成熟矣。”意思是从立夏开始,植物进入了果实成熟期,如同成年人一般,身高体壮。所以在今天看来,“立夏”就是一个象征成长的节点,有“迎夏”礼。宋朝时,朝廷在立夏日会有赏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