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贷款减少的原因?

元太祖元太祖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从不良贷款率指标来看,2014年,农、中、工、建、交五大行不良率全面上升,除农行不良率上升0.55个百分点外,中、工、建、交的不良率分别上升0.27、0.16、0.32和0.19个百分点。2015年一季度,五大行贷款质量压力不减,季末四大行不良率继续环比上升。

对此现象,中国建设银行副行长朱小黄分析称,我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上升是经济周期性的表现,而非体制性、整体性、趋势性的表现。他认为,银行不良贷款的变化规律往往滞后经济12~18个月,今年一季度不良贷款的增长与2013年经济增速下降直接相关,应属于经济转型中市场出清的一部分,其风险总体可控。

交行行长彭纯称,不良率上升与整个经济增速换挡期的特征保持一致,一季度,交行不良增加比较集中的区域多为制造业和批发零售业发达的东部沿海省份,制造业不良贷款的增加既包括周期性原因,也包括结构性、体制性原因。从2000年至2013年,我国制造业利润率下滑了2/3,钢铁、有色、建材等上游大宗商品供给严重过剩;体制性原因主要表现为部分企业技术含量低、产品附加值低,处于价值链的中低端。

除了不良率外,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还有另外的评价指标——不良贷款额、关注类贷款率等。据交行分析,一季度末,该行的不良贷款额的增速明显小于贷款总额的增速,关注类贷款的比例比年初下降,逾期贷款的增长速度明显减缓。这些指标和不良贷款率的表现出现“分化”,说明该行贷款风险趋于稳定,新增风险压力有所放缓。

值得关注的是,中国银行(3.95, -0.03, -0.75%)在一季度末的不良贷款额同比增长4.47%,不良贷款率1.43%,同比上升0.32个百分点,与2014年末持平,实现了不良贷款余额环比“零增长”。中行副行长岳毅称,中行一季度不良率环比持平是该行资产质量“反转”的开始,该行的不良贷款上升压力会大幅缓解。

在区域上,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均衡特征十分明显。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市场化程度高,淘汰弱者、市场出清的力度比较大,不良贷款“加速暴露”;而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不良贷款一直不高,也在持续保持较低的水平甚至持续下降。

如农行季末的不良率同比上升0.55个百分点,其中浙江、上海、江苏等东部地区不良率的增幅较大,分别为2.2%、1.5%、1.5%,而中部、西部和东北的新增不良贷款额同比分别减少24%、22%和16%。与此同时,农行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的新增贷款实现了双位数增长。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