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在五行属什么?
首先明确一点,中国汉字属性划分中并不包括“五行”这一项。 作为古代哲学概念的“金木水火土”,它们分别对应的是“西方”“东方”“南方”“北方”和“中央”。这是古代中国人基于自己对世界的认知而做的大体归类,这种归类的方法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广泛的使用着,它影响了数学(五方奇数与五方偶数)、音律(五声调式与七声调式)乃至文字(金文、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形声字等)等等学科的发展,不过它的本质只是一种归纳的方式罢了,并不能真实的反应事物的本质。
而我们今天使用的汉字,虽然也来自于这种归纳,但是经过了漫长的发展和演化,已经脱离了原始的文字系统,成为了一种表义的符号系统;而且今天的汉字属于表意文字(字形来源于表义元素的组合),而不是表音文字(字形主要记录音节,辅音字母一般由一个或几个笔画表示),因此五行说对汉字本身的形成并没有多大的影响。
当然,作为流传了数千年的文化体系,汉字受到了道家思想的影响也是不可避免的。《道德经》中有“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的句子,这里的水显然不是自然界的江河湖泊之水,而是代表了一种与世无争,柔和顺畅的品德,这与道家的追求是相符的。
老子之后,五千言完稿,道教兴起。后世有道学家据《道德经》中的句子绘制了“老子的画像”,画中的老子手捧书籍,身旁有泉水涌出,这似乎是在暗示我们,老子不仅拥有了智慧的真理,还兼具了“水”德的内涵。 到了东汉末年,道教理论系统开始成熟起来,著名的道教理论家王重阳在总结道学原理的时候提出了“五行说”。
他的理论被全真教所继承,并随着全真教的传播而广泛流传于世。全真的祖师爷王重阳之所以提出“五行说”,是因为他看到了世人由于过分的沉溺于世俗的生活和精神方面的追求(即“外求”),从而忽视了人身心的整体性(即“内求”)。他主张通过“修真”的方法来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而这个“天”就是人的身体,这个“合”就是把人的精神世界和身体器官协调运转融为一体。
所以从王重阳那里开始,人体就被赋予了新的内容——肾为水的象征,脾属土,心肺属金,肝属木,胆为刚果之木。 后来这套理论被收入了《黄帝内经》之中,成了中医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