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怕什么生肖?
首先明确一点,龙怕什么生肖这件事情是有据可查的,并不是网传的“无稽之谈”。 在古书《南越志》中有这样一条记载:“龙无雌雄之分,不能交配,故谓之王。王者,掌也;龙虽无掌,而能腾云驾雾,故谓之帝。” 这里已经提到了“龙怕白虎”这一说法的古老来源——古人发现龙虽然看上去很厉害,但其实不能交配(也就是没有生殖器),而这恰恰也是虎的弱点之一,所以龙打不过虎。 这里的“龙怕白虎”其实是指一种图腾崇拜中对于神灵的敬畏之情。而在现实生活中,“龙虎斗”的意思其实也是指代这种图腾文化在现实世界中的延续——也就是说,只有在龙和虎都代表了“正义的使者”时,我们才可以说“龙斗虎”或者“虎斗龙”。
那么为什么“龙怕白虎”的说法流传至今呢? 这要追溯到汉代。 汉代人贾充编撰的《异物志》中记载,汉文帝曾与近臣们讨论“龙怕白虎”这个话题,结果皇帝的话刚说完,殿中顿时一片附和声,都说“白虎能食龙”。 贾充编撰此书的目的就是为了记录汉文帝与大臣们的谈论,因此他所说的话实际上就起到了“盖世皇诏”的作用——“白虎能食龙”于是就被官方认证了。
那为什么汉武帝时期的司马迁所著的《史记》中却并没有提到这一点呢? 其实原因很简单,因为《史记》主要记载的是汉朝开国君主刘邦以及刘姓诸侯王的故事,而汉朝建立后,统治者为了加强中央集权,不仅大力打击地方诸侯势力,还多次对匈奴用兵,显然这些军事行动都是需要消耗大量人力和财力的,在这种情况下,汉朝是没有足够的力量去照顾到边陲小国的利益的。
而西汉初期,虽然外交上“与西域诸国交好”,但经济文化交流主要还是依靠丝绸之路进行,因此汉廷对于于阗、鄯善等西域国家的影响其实非常有限。在这种外交背景下,“龙怕白虎”的说法自然就没有传播的空间了。 直到东汉时期,“龙怕白虎”才又重新出现在史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