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周期几年?
从全球历史上的几大周期的长度来看,经济周期的平均长度在60个月左右(5.3年)。1929-1933年的大萧条是历史上最严重的经济衰退,前后持续了7年时间;而1990年开始的日本楼市暴跌也持续了大约7年的时间。 但我国的历史又有所不同。
首先,改革开放后我国的GDP增长保持了高速度,这期间我国经历了两次较严重的通胀,一次是在84年到95年,年均物价上涨幅度达到21%;另一次就是最近几年的超级通胀,年均物价涨幅超过5%;在这两次通胀期间,GDP增速也分别达到了12%和10%以上。
另外,从1994年开始我国对外贸易一直保持着顺差状态,到2013年的时候外汇储备已经高达3.99万亿美元。如此庞大的外汇储备既增加了国内货币供给量,导致了通涨的再次升温,同时也因为美元资产的流动性紧缺而使得人民币资产价格水涨船高。
在过去的十年里,为了刺激经济,各国央行都开启了量化宽松模式,大量注入流通货币,这进一步加重了物价上涨的压力。 基于上述原因,现在的物价水平已处于历史高位,经济增长中成本推进型通胀压力仍然很大。同时,由于外贸顺差还将持续存在,海外热钱还会不断涌入,人民币升值压力和通货膨胀压力并存。
目前国际上普遍预计我国的CPI将持续走高并可能突破6%的临界点,PPI继续维持在7%以上的较高水平。如果这种预期成为现实,则意味着全面通货膨胀已经不可避免。 这将对我国的宏观经济政策产生重大挑战:是继续宽松的货币政策还是转向中性甚至收紧,这将影响未来的货币政策走向;而财政政策的取向也会因通涨的压力加大而不得不调整。
总之,面对输入性通胀和国际油价的飙升,我们要有充分的准备,以应对可能来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