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中国为什么要改革?
1978年以前的体制,从计划经济到人民公社,可以说是在既无市场也无法治的条件下摸索前苏联模式的集体化道路。其弊端显而易见:生产力发展停滞、民众生活质量低下(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贫困)、社会阶层固化(除了出身不好改不了之外,体制内升迁基本上是由关系决定的)。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并成功实现了经济转型。应该说在改革开放之前我们有过盲目照搬外国模式的经历,也有过计划经济大锅饭的惨痛记忆,改革开放本质上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进行的。
当然,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也经历了很多坎坷,其中利益矛盾最为突出的其实就是农村和城镇户籍制度的改革。20世纪50年代我国进行了土地改革,废除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封建所有制,建立了劳动人民当家做主的新型农业国。但是同时形成的城乡二元结构,造成了城市和乡村长期分割的社会和经济格局,影响了劳动力和其他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改革开放后农村首先进行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取代了人民公社,解放了生产力;而后逐步推行户籍制度、教育制度和医疗制度等诸多方面的改革。
一、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改革可以扫清社会前进道路上的障碍,促使经济文化得以发展。如古代历史上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近现代的戊戌变法,美 国的罗斯福新政等改革,虽有成功有失败,但就其推动社会进步推动历史发展的方面来讲,都是不可磨灭的。社会主义制度也需要不断的改革注入活力才能使社会得以 继续发展。
二、改革是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工具。我们党解决任何问题都要着力于解决主要矛盾。现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要解决这一主要矛盾,需要进行经济体制、政治体制等各方面的改革。
三、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制度和体制,激发社会活力,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实现共同富裕,全面小康的重要举措。
党的十八大明确指出,凡是涉及制度体制机制创新的改革,凡是涉及经济结构调整的改革,凡是涉及民生改善的改革,凡是涉及社会公平正义的改革都在我们的视野范围 之内,都将在今后几年继续着力加以推进。我们要通过持续的改革不断推进社会的进步,不断给社会增加发展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