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没问题吗?

徐离媛丽徐离媛丽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没问题的经济一定是伪命题,任何国家、任何时候都有问题。 中国的问题主要是:债务问题(企业债+地方债+房地产债),失业问题(大学生就业+民工就业),贫富分化问题。 另外,中国经济的结构也严重有问题,投资与消费比例长期失调,外贸依赖国外需求拉动。

但这些问题都不是中国独有的,甚至不能说是中国特有的。 如果从宏观角度看,其实所有国家都面临同样的问题,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经济体。 所以从这种意义上说,中国经济发展的问题并没有超出常规。 从微观层面看问题就可能复杂了。 一个企业可能有资金周转问题,也可能有技术改造问题;一个城市可能有钱发不出工资,也可能是重工业太重轻工业太弱。 每个个体都有自己的难言之隐,而经济发展就是解决这些具体问题的过程。 我们经常说某某经济体的增长是“高质量”的,“高质量”的背后是什么?不就是解决一个个具体问题吗? 但问题是有的问题你可以解决,有的问题却没办法彻底解决。 比如中国的债务问题,属于后一种情况。

所谓经济增长无非是增加供给和扩大需求两个方向。 而现在对中国来说,扩大需求的空间本来就有限,更何况房地产这个领域已经透支了太多的需求。所以只能是从供给侧想办法。 但中国的供给侧有什么问题呢?主要就是产能过剩和结构性矛盾。

所谓的结构性改革无非就是调整产能结构和分配结构,但这个调整需要时间,更取决于外部环境的变化。 更重要的是,我们不可能等经济发展到某一个阶段才去解决这些问题。因为任何一个经济体内部都是结构性问题交织在一起的,你不可能等到把所有问题都解决了再启动经济增长。

如果从微观角度看,任何一个经济体都是有无数个这样那样的结构性问题。 所以所谓的经济发展,说白了就是解决一个个具体问题的过程。 这其中自然包括因解决这些问题而产生的副作用,以及问题被解决之后留下的新问题。 新旧问题交替之间,就是改革的过程。

甄洪海甄洪海优质答主

今年一季度,受疫情影响,中国经济出现萎缩,在国际疫情持续蔓延,全球经济下行风险加剧,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显著增多的情况下,中国经济能否顶住压力,完成全年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对此进行了解读。

随着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复工复产有序推进,中国经济出现了积极变化,3月份主要经济指标降幅明显收窄。张燕生说,这种积极变化也体现在外贸数据上,“一季度,外贸尽管有所下降,但仍然保持了6.57万亿元规模的进出口贸易额,而且降幅比1-2月份在收窄。特别是3月,出口出现了同比近10%的增长,这是一个非常强有力的信息。从现在开始,一直到5月、6月,进出口将慢慢开始好转。”

尽管3月份中国经济出现积极变化,但由于一季度经济指标下降幅度较大,要实现全年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仍有较大压力。张燕生说,中国经济具有韧性好、回旋空间大、政策手段多的优势,在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以及更加灵活适度的宏观政策作用下,中国经济能够克服困难,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他认为,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拥有广阔的需求空间和回旋空间,还有14亿人口的大市场和4亿中等收入群体,产业齐全、门类丰富,市场潜力和供给能力巨大。尽管中国1季度GDP下降,但从3月份的数据看,随着复工复产加快,经济已经出现恢复性增长,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

3月31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要进一步加大财政货币政策运用力度,促进经济稳中向好,确保实现全年发展目标任务。张燕生说,从财政货币政策的运用看,今年将有2.5万亿的减税降费,将为企业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从货币政策看,国家也在有序扩大宽松。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以及一系列其他政策组合拳为实现全年发展目标任务奠定了基础。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