翊什么五行属什么?
“翊”字的五行属性为火,因为古代的“火”字上面部分不是“高”而是“火”字。 《说文》释“翊”字曰:“飞举也。从羽一聲。《晉書·宣帝紀論》稱帝之潛龍在野時,有“鳳皇、神鵲降翊於庭”;又有“鳳凰來翔,仁德至盛”。李善注引王肅之言曰:“鳳皇,聖皇之象。”可見古人以鳳凰之“鳳”与“翼”諧音同訓。 又因“鳳”、“凰”古本相通(如“鳳皇”今作“鳳凰”),則“羿射九鳳”或即“羿射九凰”、“大鵬扶搖上九天”中的“鳳”或亦可作“凰”解。那麼我們可以說,這些“鳳”字和“鳳凰”的“風”字,都屬於以“鳥”為意符的形聲字,且聲母一律是陽溫清入聲去聲。
那麼,這樣的文字學講法似乎很完整了,但是,若以此說推廣到全部漢語方言去,則會出现問題。因為有些方言中「鳳」字還保留著古字的形狀,作「鳳」或是「飛」。而「凰」字在許多漢語方言裡已經完全變化,除了形旁「鳥」外,其他部分都改作「夕」旁了!寫作「凰」。而且,這些方言區的人一般不認識“羿射九鳳”或“大鹏扶搖而上”“鳳凰”的古字“鳳凰”。如果對他們說起這些词语,他們往往不知道指的是什麼。比如四川人聽你說“鳳凰”,他們不知道是指一種吉祥的鳥,還是一隻漂亮的雞。如果你說"飛”,他們就更糊涂了——哪裡有飛的鳥呀?只有家雞才飛得不高也不遠嘛⋯⋯
上面的文字學講法就遇到了語言上的困境。為什麼“鳳”字有的有鳥首形旁,有的卻沒有呢?它們都是“鳳”啊!而“凰”字雖然都帶鳥旁,可是不同地區的写法極其不同!為什麼要這樣設計漢字?這真是一个令人頭疼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