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困难原因?
1,疫情反复,市场不确定因素增多; 2,经济下行压力增 大,需求端疲软乏力; 3,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成本端居高不下; 4,海运费用高涨,进口物资采购难度增加; 5,国内实行碳中和、碳达峰政策,部分行业面临限产,供给收缩。
以上都是大方面的因素,下面具体讲一下每个因素影响的原因和程度如何。
一、疫情反复,市场不确定性增强 中国作为世界工厂,供应链体系完整,疫情有效控制下,中国率先实现复工复产,经济发展恢复。但随着海外疫情的爆发,中国作为世界的生产中心,其他国家的产能转移一部分到了中国,增加了中国的经济运行压力。尤其是去年底今年初的第二波疫情爆发,对世界各国来说都是一次巨大的打击,世界经济格局由此发生变化,不确定性进一步增强。
二、经济下行压力大,需求端疲软无力 疫情期间,消费、投资、出口作为拉动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同时受到重创。随着经济的逐步重启,消费和投资逐渐回暖,但出口这驾马车却是怎么也拉不回来,在全球缺芯的背景下,汽车等消费品产量受限,而电子产品在5G换机和芯片短缺的影响下也涨声一片。
三.原材料价格上涨,成本端居高不下 国际原油期货曾经一度突破每桶70美元大关,创下近8年新高。化工原料价格也水涨船高,部分产品甚至上演了一分钟翻倍的戏法。原材料价格上涨对制造业的冲击是毋庸置疑的,尤其是下游制造业利润空间本就有限,如今成本的抬高进一步压缩了企业的盈利空间。
四.海运费用高涨,进口物资采购难度增加 海运费用的大幅增长,一方面是因为全球货柜紧张,另一方面则是由于中国在执行全球碳排放权交易计划,很多欧洲和美国的大型企业限产,导致大宗商品货源趋紧,加上疫情影响,货运量下降,多重因素叠加导致运费上涨。对于进口企业而言,采购难度增加,采购成本升高是必然结果。
五.“双碳”目标下,部分行业面临限产,供给收缩 在我国“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明确提到要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推动能源低碳转型。这意味着传统的化石能源产业将迎来深度调整,整个产业链都将面临重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