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字的五行是什么?

曲静歆曲静歆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说文解字》中的解释是:“扬,飞之实。象形。” 也就是说,“揚”的本义就是用木棒打鸟的意思。这种打鸟的方法跟“飏”的字形非常像。所以,清代的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说到这两个字的时候,就明确指出了它们的区别——“‘揚’、‘颺’皆举袂而揚土也;一高舉而土自上而下也,一微揮而土自旁而橫也。” 这个意思所表示的动作就是往上、向外、往两侧发散地抖动或者挥动东西。因此引申出“传播”“宣扬”等义项。

而现代汉字学者则更详细一些,他们认为“扬”字的本义是指“向上摇动”,比如《礼记·檀弓下》中有“君临臣扬巾”的句子,这里的“扬”字就是指“将纱巾高高举起,给臣子行洗礼仪式”。再引申一下,就可以得到“发扬”“彰显”等意义。 而“颺”则是“飘扬”“旋舞”“飞扬跋扈”的意思。这个字在现在常用的汉字里含义最少,往往被简化成“扬”。

值得一提的是,在古代,“揚”和“颺”是两个不同的字,不能通用。因为古文字学家们认为,“颺”是“揚”的异体字。但是我们现在使用的汉语大字典却收了这个字,并把“颺”归到了“揚”字下面,作为“揚”的异体字。

湛璐明湛璐明优质答主

五行,亦作“五行”,是中国古代哲学重要术语,语出《庄子·天地》。古人把宇宙万物划分为五类,即分为五种性质的事物,并且以五种物质的特性来说明世界上所有事物属性的来源。后多用于中医或风水等术数。五行学说是我国古代的一种物质哲学,五者相生相克,互相促进又互相制约,保持动态平衡,是自然界运动的基本规律。五行说与四象说在起源上是有区别的,在应用上又是密切结合的,往往五气配四时、四方,四象即从属于五行。而把木、火、土、金、水等五种物质作为世界万物的起源和基本元素,则是五行说的基本特征。五行说产生比阴阳说晚些,在春秋末年和战国初期,五行说得到重要发展。

五行相生的顺序是:木→火→土→金→水→木。即木能生火,火能生土,土能生金,金能生水,水再反生木。五行相克的顺序是:木→土→水→火→金→木。即木能克土,土能克水,水能克火,火能克金,金再反克木。相生,表示两种属性的合作与互助关系,如:母子之间的互相促进与滋生,是谓母子关系;相克,表示两种属性的制约与抑制作用、破坏和消耗关系,如:兄弟之间的互相牵制和排斥,所以又叫做”比而杀”,是谓兄弟关系。其中相生相克是相互的,是保持和维护宇宙时空永恒和谐的根本法则,是五行规律。

五行与脏腑相配的原则是取类比像,即根据脏腑的生理功能及作用特点,与五行的特性相类比,来确定其五行属性。如肝喜条达而主升,五行中木性生长发条达,升发,两者特性近似,故将肝归属于木;肾阳为一身阳气之本,万物的生长,发育皆赖阳气。火热的特性为温热,故将肾所藏之阳气归属于火;脾主运化,化生精气,并将精气转输至身体各脏腑和组织,使其得以濡养,五行土有生长、承载、化育万物的特性,且人体的四肢为末,居于中州的脾是化生和输布精气的来源,有中州、帝道、太仓之称。故以五行之土配脾,并将四肢归属于土,称脾统四肢;肺以清肃下降为顺,具有清肃、清洁、向上、散发之特点,与金的特征(从革)相类,故属肺为金,并将皮毛归属于金;心主血,温通血脉,火热具有温热、上升的特性,与心的生理特性相类,故以火配心,并将血脉归属于火。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