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地方天气好?
个人认为,气候好=温度适宜+空气良好 如果再加一个经济水平的话,那就是: 经济水平高→温度适宜+空气良好 所以这个问题其实可以这么问:哪个地方同时具备这三个条件呢? 首先,温度适宜这个标准如何确立呢?我个人觉得低于-10℃(北冰洋的温度)、高于40℃(阿富汗的夏季极端高温)的都算不适宜人居住,因此可确立一个基础温度——5℃;低于该温度、高于30℃均为正常温度范围,在此不做讨论;在-10℃至5℃间,每低1℃,气候温暖程度增加一倍——这就是说,比5℃高出1℃就是它的一半,以此类推。那么,满足温度适宜条件的地区也就是平均温度介于5℃与-10℃的地区。按此计算,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满足这一条件。 那么接下来就是判断空气质量了。
这里引入一个指标:PM2.5年平均值。如果该值大于75,说明大气污染严重,小于75则表明空气质量良好。按照此标准,我国除西藏外的各地区都不符合空气质量好的条件。不过,我们在这里考虑的空气质量好只是考虑到PM2.5的影响,而实际上影响空气好坏的还有其他污染物,例如臭氧等,这些物质虽然被广泛研究,但我国现阶段并没有统一而详尽的数据。考虑PM2.5年均值这一个指标可能带来的偏差。
最后,说说经济水平的问题。这里的经济水平用人均可支配收入来代表应该比较合适。我按照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4689元作为收入水平的下限,把低于此数值的地区定义为经济落后地区,反之则为经济区。经计算,低于收入水平下线的省(区)市有云南、广西、贵州、四川、湖南、湖北、河南、山西、陕西、甘肃等十一个省(区)市,它们大多位于我国西部和中部地区。而超过此收入标准的地区有北京、上海、天津、浙江、江苏、福建、广东等七个省(直辖市),它们大多位于东部沿海。如果把低于收入线下省的面积加在一起,那可是占了整个国土面积的60%以上!也就是说,我国有一半以上的国土是经济落后地区。看来,要想实现共同富裕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啊…… 气候好的地区包括:东南部的沿海地区和长江流域;剩下的国土都属于气候差或者一般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