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乒乓球员多少岁退役?
从职业体育的角度来看,运动员一般是在身体和心理上无法再适应高强度竞技运动的时候选择退役的,当然也有一些运动员是因为伤病而提前结束了自己的运动生涯。 乒乓球作为我国国球,一直以来都有很多优秀的运动员出现,比如早期的庄则栋、许昕、张怡宁等,近几年表现优异的马龙、樊振东、陈梦等人。
这些运动员在最好的年纪成为了国家队成员,通过多年的努力训练和比赛,最后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但无论成绩如何,当他们的身体条件,尤其是肌肉能力不能继续满足高强度的竞技要求时,他们便需要考虑是否应该退役了。 这里可以看看我去年总结的关于乒乓球运动员技术能力的结构,可以发现,除了个别天赋异禀且极其勤苦的超级球星外(如马琳),大多数人的技术能力都是通过长年累月的积累才能形成的,因此要想突破原有的技术水平是极为困难的,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当一名运动员的技术和能力没有太大的提升空间,或很难在短期内大幅提升时,意味着他的体能也到了需要重点关注的阶段——如果体能不能跟上技术能力的提高,那么技术的发挥会受到极大影响;反之,如果体能能不断跟进,技术能力的提升又能保持一定的规模,那么运动员的运动寿命就可以得到保障。
因此可以说,体能是保证竞技水平发挥的根本。 不过要注意的是,这里的体能不是指一般意义上的身体素质,而是特指肌肉能力。因为乒乓球是一项技战术水平要求很高的竞技项目,对身体的柔韧、灵敏、力量等等素质要求很高,但这一切都基于良好的肌肉能力基础上。
所以,当肌肉能力无法持续时,也意味着其他素质提升的空间在不断缩小,此时运动员的竞技状态就会开始下滑,直到最后退出竞技舞台。 从这个角度来看,当运动员的肌肉能力达到一定水平后,并且经过长时间的竞技比赛检验的,即使年龄增加,体能下降,仍然有机会保持较好的竞技水平,在这种情况下,这个运动员就可以延续自己的职业生涯了。 而像刘炜、李隼这样的教练,之所以执教到退休,除了个人感情因素之外,可能也是因为自己本身的状态并没有到无力支撑高水平竞技的程度,只不过随着年龄增长,竞技水平难以提升而已。 不过对于一般的业余选手来说,只要能够坚持锻炼,身体素质不会明显下滑,甚至可以保持较好状态,这种情况下即使年龄增大,退役后重新拿起球拍,同样可以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