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哪天出伏天?
立秋后第三日,2017年8月15日出伏 初伏(7.12-7.21)中伏(7.22-8.11)末伏(8.12-8.21)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三个节气,这一天太阳到达黄经135°;“立”就是开始的意思,“秋”就是指暑去凉来。
“立秋”标志着秋季的来临。但始有秋风,始有白露,始有寒蝉鸣,还有“处暑”。
我国古代将立秋分为三候:一侯凉风至,二侯白露生,三侯寒蝉鸣。 立秋时风从东方刮来,风中带着凉意,所以叫“凉风至”。
《礼记·孔子闲居》有云:“清风、皎月,夏虫之音。”古人认为立秋之后,清风才真真切切地到来。
立秋后夜晚会有一段白昼短昼的时间,这时地上会有积水,水边会长出一种白色结晶,如同露水,这种自然现象在古书中被称作“白露”。 “白露”过后,天气转凉,出现寒露,霜降等节气,这时动物们的耳朵和爪子都开始变凉变硬,像冬天一样。
立秋以后,寒蝉鸣叫得格外响亮,因为天气逐渐转凉,寒气渐重,它们的生命也走到了尽头。 “立秋”不仅代表着季节的转换,也意味着农忙生活的开始,“立秋”一到,“秋粮”丰收在望,人们的心情也越来越舒畅。
此时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逐渐下降,由高温多雨变为凉爽干燥。然而,受副热带高压的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的“三伏天”依旧炎热,真正凉爽一般要到9月中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