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扩张政策何时开始?
美国扩张,本质上就是美元扩张。 现代意义上的美元扩张,始于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具体说来,始于1924年的《沃尔克法》。该法案授权美联储自行制定贴现率;从此,美联储将联邦基金利率作为货币政策的工具,开始了独立实施货币政策的新时期(之前的17个联邦储备区实行的是不同的政策和周期)。为了推动经济增长,美联储开始降息,而银行信贷的放开,也刺激了民众和企业借贷和投资的热情。
当然,企业借贷投资需要先存钱(存款准备金)在商业银行那里,然后商业银行才能放贷。但随着经济的增长和盈利的增加,人们自然愿意拿出自己的钱(储蓄)去投资或者是消费,这样经济就实现了“自我循环”。但这一过程不能无限地进行下去,因为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当人的欲望大于他的承受能力时,泡沫就出现了。
20世纪初的美国,恰好处于这一状态——经济稳步增长,通胀维持在较低水平(1~3%之间波动),人民生活水品提高的同时不增加政府的负担。于是,政府加大军备建设,民间企业也扩大生产,市场热情被充分点燃!但好景不长,随着二战的爆发,原材料供应紧张,国际形势动荡不安,为应对战争,美国大量印刷钞票(同时期美国的黄金储备增加了两倍,从1935年的60亿美元增加到1941年的180亿美元)。
战后,随着罗斯福新政的推行和美国在国际地位的提升,美元作为全球通用货币的地位得到确立。除了战败国德国和日本外,其他国家(包括苏联和中国)迫切需要美元储备,因为这直接关系到他们国家经济建设的发展进程和速度。此时,美国手中实际上已经掌握了“钱袋子”的钥匙。正是得益于这一优势,美国政府借“马歇尔计划”之名行单边主义之实,大肆扩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