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综合体如何运营?
谢邀 作为一个在地产公司工作过10年的职业经理人,对于这个问题还是有一些看法的。 我先给出答案,我认为目前中国所有做的比较成功的体育综合体,都是央企带头做的。比如国家体育总局做的“华夏体育馆”系列;首钢打造的“三高体育小镇”,还有即将落成并投入使用的“北京冬奥会雪上项目基地”等等。再来看看民营资本做的比较好的,比如陈奕迅深圳体育场、上海真冰场以及杭州下沙体育公园等。当然还有失败的案例,这里就不谈了。
为什么会是央企做成功呢?我认为是有共性的。一是资金充足,二是定位清晰(主要是政府定位),三是拥有执行能力极强的团队。 先说资金,不管建设还是运营都需要大量资金,没有充足的资金后盾,任何一个综合体都无法做大。同时,因为体育综合体具备公益性质,所以财政补贴也必不可少。
第二,清晰的定位能让后续工作事半功倍。是建成为全民健身提供场地设施的综合体,还是集竞赛表演、健身康体、娱乐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复合功能区域,或是专门为某项运动提供服务的专门阵地,只有明确自己的定位,才能够有的放矢,不会跑偏。
第三,强大的执行能力,这是由前两个条件所决定的。如果没有强有力的实施团队,任何想法都只能停留在纸上。而优秀的执行团队,能够把好的想法付诸于实践,并一步步落实,最终实现预期目标。
除了以上三个原因外,其实还应该提到一点,那就是社会资源和网络效应。一个企业如果背后有强大的社会资源作为支撑,那么很多事情会容易很多。而且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很多以前不可能的事情变成可能,网络效应明显。
举个例子:之前我做商业项目的策划时,曾经提出过一个想法,就是把商场与周边小区连接起来,形成一个消费圈。具体做法是在商场内搭建天桥或连廊与周边建筑相连,这样能够在空间上形成贯通,方便消费者出入。这个项目最终得以顺利推进并建成,要感谢一位领导的特别支持,正是由于他的授意,才使得这个项目在立项时得到规资局特批,并在施工时得到市政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如果没有这位领导的支持,这个项目很难做成。这就是社会资源在项目运作中的作用。 同理,互联网领域也是一样,有一个很好的例子能够说明这一点。
2014年3月,百度宣布联合中信产业基金(CPF)及太合传媒旗下百纳睿达,以7.5亿元收购PPS在线视频业务。这项并购在当时的业界引起了轩然大波,因为它直接挑战了当时市场领先者爱奇艺。而有消息称,在百度收购PPS的前一天夜里,李彦宏还亲自打电话给腾讯控股主席马化腾,告诉他这一消息。之所以会做这样的操作,百度方面给出的理由是,希望依托百度的海量搜索需求,为PPS带来更多的用户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