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属于五行属什么?
写作的“作”,五行为火,这个结论是怎么得出来的呢? 这还要从头说起——很久以前,我国古代先贤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文化典籍,其中就有《尚书》(又称《书经》)、《中庸》和《礼记》等。这些经典著作大部分都收录在儒家经典的《十三经》里。 《周易·乾卦·文言》中说:“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辩之,宽以居之,仁以行之。”
《诗·大序》中也有言:“赋比兴也。” 什么是“赋”呢?朱熹注解说:“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也就是说,“赋”是直述其事而已。这种形式偏重事件的描述,不注重抒情。“赋”字本义就是铺叙意思,所以“赋”是属火的。
孔子说过这样的话:“《诗》三百篇,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这里的“思无邪”就是指思想纯正,没有邪恶之意。既然说的都是正事,自然表达的方式也得正当合理。这种体裁重在说明道理,宣扬儒家的思想,所以又是属火的。 汉代的司马迁做过这样一句总结:“夫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天道自然也。”
古人认为天地万物都有阴阳之分,所以写文章也得有阴柔与刚健之区别。春天生发万物,因此属阴;夏天成长万物,因此亦属阴;秋天收获万物,因而还是属阴;冬天储藏万物,所以为阳。文章如果像草木那样一味滋长,便是阴柔太过而缺阳刚之气;如果像秋冬那样收敛蕴蓄,则又阳刚太过而少阴柔之美。只有春夏秋冬协调平衡,才算恰到好处。
《礼记·檀弓下》里有这样的记载:“季温之丧……夫子曰:‘知死而不敢忘其亲,可谓孝矣!’”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一个人虽然知道自己的死期到了却不忘记父母,这就可以称得上孝顺了。这里将“孝”的具体内容具体化了,而且这种观点也得到了大多数人的认可。因此“孝”字五行也是属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