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肖属兔能带兔吗?
不能,因为玉属于矿物晶体,磁场稳定,不可以改变。而十二生肖是古人观象授时总结出的规律,也是古代天人感应的一种体现方法。以时间为线索,记录着上古先民对自然的认知和崇拜。其中就包括了动物的习性,如“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这样对十二种动物对应的时辰做了区分。并且这也是中医理论的组成部分之一。而兔在子时(23点-1点)活跃,故有“夜半子初”的说法,所以从时间上来看,兔子是子时之王。
古书《礼记》中也记载了关于十二辰的位置划分:“子午寅申须有岗丘,卯酉辰戌须有池渊。”意思是说,子的时候,天地之间的磁场像一座小山;午的时候,天地间的磁场像个深潭。而卯酉辰戌这4个时辰,天空中的磁场就像水一样流动。古人通过观察天体的变化来指导农业耕种,因此对这些自然现象非常关注。 同样,现代科学研究也证明了这种现象的有据可循:我国学者张香林等人研究发现,太阳系在银河系中沿着一个椭圆形轨道运行,而且具有逆时针方向旋转的偏角。当太阳系靠近银心时,地球上的“午夜”会短暂地出现在正南方的夜空。这时太阳处于正东方,而在地球公转方向上,恰好出现了一个“逆行”的节气——春分。
张香林等人为这种奇特的天文现象起了一个名字——“永昼”。在“永昼”来临之时,正是春季来临之时,万物欣欣向荣。 而当太阳系离开银心时,“午夜”又慢慢回归北方的夜空。这是由于太阳系的公转方向和银河系自转方向一致,导致了地球绕太阳公转过程中,出现“顺行”的节气夏至。冬至则是相反的情况。
当然,作为普通百姓,我们无法研究这么高深的自然科学,但是通过长期实践和感知,我们发现了这些自然现象背后的周期性规律。将农历与二十四节气配合使用,可以比较准确地判断时间的流逝,并且据此安排农事活动、日常生活等内容。这也是古人智慧的结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