媺字属五行什么?
《说文》解释“媺”:“媺,善也。从女微声。”这里的“微”读wēi,意思是“微小、细微”;《广雅·释诂二》:“媺,美也。”“媺”也就是美。所以,这个词的本义就是形容女子容貌很美丽(如娇媚)。 然而“媺”的字形演变并不单纯是一个“女+微”的组合,它的字形发展还有另一个来源——《玉篇》:“媺,古文美字。”可见这个“美”字在演变过程中还带有另一来源,即古文“美”字。金文的“美”像手捧酒器皿的舞女形象,而殷墟甲骨文的“美”则是由两个“女”字构成的会意字(“舞女”的形象被简化成两个“女”字),这其实就是“媺”字的形状,不过“媺”字两侧的两“女”字大小有别、一正一反。到了小篆阶段,由于线条化,这一对“女”字就被写成了上下结构。汉代隶书继承篆书,只不过将上部的“女”变成了“曰”,且“厶”变成“口”而已。“媺”字实际上是由“古文中美字”和“舞女”的形象共同演化而来,它本不是指女性的容貌之美,而是对“美好”事物的通称,其范围几乎可以包含一切美好的事物,所以后来才有“媺德”、“媺言”乃至“媺灵”的概念。
不过,既然“媺”的字形包含了“女”的字形,自然是有据可依的。清人段玉裁注《说文》时,就专门引用了东汉经学家郑玄的话作为证明:“媺者,饰也……故美女谓之媺。”(见《礼记·檀弓下》“弦歌为靡音”郑玄注)也就是说:“媺”原本是指女子修饰过的样子,所以把那些经过充分修饰的女子称之为“媺”。这样,这个字就已经同时具有了表示“女性容貌”和“美好事物”的双重含义。至于段玉裁本人认为“媺”专指美女,似乎不如郑玄所说更合乎上古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