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为什么有国债?
因为中国不是“发达国家”,而是“发展中大国”。 发达国家的定义之一就是公共财政赤字很少甚至没有(当然这不是唯一的定义)。而中国显然不符合这个定义。
中国每年财政收入超过60万亿人民币(2015年数据),GDP总量超过13.7万亿欧元(2014年数据),但政府没钱花。这主要是因为我国政府是个大管家,既要管发展,又要管公平。
经济发展了就要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基建投资很大但是产出乘数很高),为了平衡地区发展又有很多反哺欠发达地区的支出项目(西部大开发、精准扶贫等)。这些项目的资金除了部分资本金来源于企业自筹外,大部分是靠财政资金投入,所以政府就没钱了…… 而发达国家之所以“富”是因为社会分工的不同,一部分人负责生产(工业、农业),一部分人负责消费(金融、服务),而发展中国家则往往无法区分哪个产业才能真正的创造财富(工业和服务业都造钱),所以必须同时发展二者,这样才能在短期内实现经济腾飞。但这自然带来了财政收入的下降——你总不能拿着印钞机当水龙头吧(●´ー`●)! 所以虽然GDP和税收都很高,但中国的财政却常年处于紧平衡状态,经常搞出“四万亿”这样的大动作来刺激增长。
当然长期如此也不是事儿啊,那怎么办?靠借嘛。向商业银行借钱(基础货币/M0),然后买设备、搞建设;向海外借钱(主权财富基金),然后买石油、买铁矿。然而这两个渠道的借款都是有限度的,一旦超过了限度,市场就会失去信心,危机就来了。 所以归根结底还是因为中国是发展中国家,既要“搞建设”又要“搞公平”。如果哪天我们能把蛋糕做大的同时先分好蛋糕(实现共同富裕),或许就不必再举债度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