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7个月输液好吗?
谢邀! 先说结论,输液不好的! 在医学界,能不吃药就不吃药,能不打针就不打针。尽量以物理方法(如捂汗)、生活管理(清淡饮食等)来治疗疾病。实在不行,最后才考虑药物和注射。
小儿尤其是新生儿体质弱,用药不当容易导致不良反应甚至危及生命。所以,能在外面买到的药物,尽量不静脉注射;能口服给药的,尽量不肌注或皮下注射。 如果病情需要,必须采用注射给药的方式时,则应尽可能减少注射次数和时间间隔时间,减少对宝宝的伤害。
如果病情需要,要给宝宝进行静脉输液时,也要遵循下列原则:
1. 避免不必要的输液:很多妈妈看到宝宝生病后精神不好就急着输液,希望尽快治好宝宝。但其实,除了严重的感染需立即输液外,很多时候,轻度感冒、发烧,或是疾病初期,症状刚刚出现的时候,通过吃药物来治疗,不是难事,也不一定要“快”要好过静脉输液。要知道,静脉输液不仅增加了孩子患感染性疾病的风险,还可能会给孩子带来疼痛和心理阴影。所以,如果不是严重到必须马上处理的情况,建议不要轻易给孩子输液。
2. 控制输液时长:在儿科临床上,对于一般情况良好的轻型患儿,尽量避免输液长达6个小时以上。如果是重症患儿,也应该积极采取综合措施,尽可能缩短输液时间。 因为输液时间越长,药物渗透压越大,对血管内皮细胞刺激越强烈,容易引起不良反应。
3. 控制好输液速度:许多医生为了提高疗效,会故意增加输液速度。其实,这样做有可能造成药物浓度骤升,反而加重了药物毒性反应。而且,过快输入抗生素,也易使细菌产生耐药性。正确的做法是,根据药物的性质及宝宝的体格特点,酌情调整。
4. 注意输液用药安全:要避免在同一部位重复穿刺,以免感染。如果输液时出现了过敏反应,应立即停止输注,及时处理并记录在病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