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住中国经济靠什么?

卫涔炫卫涔炫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从国际环境来看,当前世界经济面临衰退风险。国内方面,疫情多点散发,经济复苏动力不足。从财政收入看,一般预算收入下降4.3%,下降幅度收窄;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下降19.2%,下降幅度有所扩大。

从支出方面来看,一般预算支出增长6.5%,其中,民生类支出(教育、社保、医疗卫生等)同比增长7.8%,占公共财政支出的比重为70.8% 。

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中,基础设施相关支出(交通运输、农林水利等)同比下降18%,房地产相关支出(土地收储、城建等)同比下降33.5%。这说明我国政府依然坚持财政纪律,没有因刺激经济发展而大幅增加政府支出,在促进经济稳定的同时努力控制财政赤字和地方政府债务规模。

我国宏观杠杆率上升的势头已经得到遏制,上半年GDP杠杆率比上年末下降了7.2个百分点。但考虑到今年财政收入下滑以及减税降费等因素,预计全年增幅会明显回落,有可能回到“合理区间”上限。

为了稳住经济基本盘,下半年还要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推动财政政策更加积极有为,货币政策更加灵活适度。下一步要重点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职能,综合运用再贷款、再贴现、MLF、公开市场操作等多种工具,引导利率有效下行。同时,用好财政政策工具,通过专项债发行带动社会资金投入,并优化投向,发挥精准滴灌作用。

尤国艳尤国艳优质答主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实现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进出口保稳提质等5个主要预期目标,要保持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这些目标,既有量的要求和具体的数字指标,也有质的要求,体现了“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工作的总基调,是推动中国经济行稳致远的要求。

面对风高浪急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实现今年经济目标要靠宏观政策、微观政策、结构政策、科技政策、改革开放政策、区域政策、社会政策形成系统集成效应,通过扩大有效需求,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避免经济大起大落或滞胀,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

扩大有效需求需要财政货币政策齐发力,在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的前提下,强化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协调性,注重精准性、直达性,突出支持实体经济,为有效需求的扩大营造良好的货币财政金融环境。同时,实施稳健有效的宏观政策,注重跨周期和逆周期调控政策有机结合,着力增强粮食、能源体系、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保障能力,解决好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堵点、难点、卡点问题,推动企业稳产增产,创造更多新供给,引领、创造、扩大新需求,以新供给创造新需求,持续扩大有效需求。

扩大有效需求要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切实发挥消费和投资在扩大内需中的压舱石和动力源作用。从消费看,一是促进就业增收,稳住消费基本盘。一方面完善收入分配格局,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夯实扩大内需根基;另一方面完善劳动、资本、土地、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生产要素由市场评价贡献、按贡献决定报酬的机制,通过科技创新和劳动技能的提升,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扩大消费总量,改善消费结构。二是提升传统消费、培育新型消费。提升餐饮、文化、养老、家政等服务消费,促进汽车、家电等大宗消费健康发展,发展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创新无接触式消费模式,壮大数字消费。三是完善消费促进政策,营造良好消费环境。多渠道增加优质供给,加强消费产品和服务标准体系建设,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持续提升消费满意度,增强消费意愿。

扩大有效需求要发挥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性作用,拓展投资空间,优化投资结构,增加公共消费,注重在供给能力提升上扩大投资。在投资上,既要用好政府债券扩大有效投资,也要通过政策性金融、社会资本、民间投资多种渠道扩大有效投资,切实发挥投资稳增长、调结构、补短板、增后劲的积极作用。一是加快实施“十四五”时期重大工程,加强信息、科技、物流等产业升级基础设施建设,布局建设新一代超算、云计算、人工智能平台、工业互联网、宽带电网等设施,推进重大科研设施、科教基础设施建设,在城市更新、乡村振兴、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加大投资力度,补齐区域特别是欠发达地区基础设施短板,推动新型城镇化和区域协调发展,完善社会民生基础设施。二是激发民间投资活力,鼓励和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参与国家重大工程项目,促进政府投资和民间投资、国有企业投资和民营企业投资有效结合,发挥政府投资带动社会投资的作用,形成市场主导的投资内生增长机制。三是优化投资结构。严控“两高”项目,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和节能节水技术改造,加大制造业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推动传统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实现今年5%左右的经济增长目标,既有压力,也有一些有利条件。从国际看,今年世界经济增速预计要比2022年放缓,通胀仍会维持较高水平,不确定性依然较大,但也会为我国出口增长和利用外资提供空间。从国内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后,各地纷纷落实各项举措,如鼓励增加消费、投资“新基建”和重大工程等,将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