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利率会出现负值吗?
中国的利率下不来,因为央行有无限量印钞权(虽然这个权力使用是有条件的); 中国央妈要是敢随便降息,各地方政府只会抢破头,因为钱太多了,会挤爆金融体系,然后资产价格飙升。 (2014年那波暴涨就是由于当时市场对流动性非常充裕的预期导致的一波行情。)
目前的情况是,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银行利率下行空间有限! 首先我们来看目前的贷款利率情况,2018年7月,一般贷款加权平均利率是5.96%,其中企业的贷款利率(以5年期以上贷款基准利率为例)是5.39%。 这已经是连续25个月下调了,估计大家没感觉,我给大家算算账,从2012年开始,五年期以上的房贷利率总共下调了120个基点,相当于房贷利息总额减少了2000块钱左右。 如果按单笔100万的银行贷款计算,利息总额可以少还20万元。 而这还只是房贷的利率,不是企业借款的利率。 但问题是,现在企业的实际贷款利率水平比这个高得多,根据央行货币政策执行报告,2018年末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是5.82%,高于房贷的利率5.39%。 所以,降贷款利率对于缓解企业融资贵的问题确实效果有限。
其次我们再来看看存款利率,以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为例,目前是1.75%,在经历了多次降准后,市场普遍预期央行会降息,所以存款利率一直下不去,企业融资成本高居不下。 我查了一下数据,目前1年期的LPR利率是4.3%,低于1年期定期存款利率1.75%。也就是说现在的存款利率其实是高于同期LPR利率的,而且远高于贷款市场的利率水平。
最后聊聊负利率,理论上来说,我国的利率是有可能跌进负值的,因为我国货币政策的工具还有很多,包括公开市场操作、逆回购、中期借贷便利等等,还有降息的空间。 但是进入负值区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我国的国债利率已经处于低位,商业银行的资金成本也处于历史低位,国有大型企业拿到便宜贷款的成本本来就低 (通过资产证券化拿到ABS的方式), 还要怎么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