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五行属性是什么?
所谓“五行”,就是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的运动形态。它源于古人对自然现象的观察,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世界观的体现。《尚书·洪范》中有云:“水木金火土,五行。”这实际上是说:天地间存在着金、木、水、火、土五大元素,并且它们在不断运动和变化着。这种观点对人类来说是伟大的认识进步,因为人们终于意识到了自然界并非由神所创造的,而是由五种简单的但始终存在的物质构成的。
五行学说在哲学层面上被系统地阐述是在春秋战国时期。老子认为:“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道德经·四十二章》)意思是说,万事万物都是阴阳这两种物质和谐统一的产物。而在阴阳二气的相互作用下,五行就有了流转和生生不已的特性了。
孔子则把五行与五声、五色等联系起来,加以比附推演,认为它们相互资生、相互制约,处于不断运动和变化的永恒过程之中。他说:“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悲。”“发而皆中节谓之和。”“礼之用,和为贵。”(《论语·泰伯篇》) 后来,儒家又把五行与五伦、五常等相联系,赋予它们以伦理道德的含义,用来指导人们的思想和行为。而五行中的金、木、水、火、土,也被赋予了刚、柔、德、众、寡等新内容。于是,我们就能看到在道教经典中,有“五行生人心”的说法。这里的五行已经不仅仅是自然界的事物了,而是一种具有生命力和精神内涵的物质存在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