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个生肖子时的?
第一个问题,子时是1~3点。 第二个问题,关于鼠的传说有很多(一)、(二)、 (三)(四)、 第三个问题,十二生肖的排序与当时统治者的关系很大。子鼠排第一位是因为子鼠代表皇帝,所以它排在首位。而午马在十二生肖中位居第七,则是因为午马要骑在帝位上。辰龙排在第四是因为古代皇帝自称“真龙天子”,又因为龙象征吉祥,所以龙的位置就在第四了。
还有很多人猜测,十二生肖的排序跟地支有关——即子属鼠、丑属牛、寅属虎……但据考证,这只不过是一种附会而已。因为在那个文字尚不完善的时期,用干支纪年是非常普遍的事,人们将它们记录了下来,并用来给十二生肖排序。但后来文字逐渐丰富起来,人们开始用汉字纪年,就用不着再用干支来做符号了(尽管现在某些少数民族仍采用干支纪年的法子),于是这些符号便被单独抽了出来用于记时,也就是说,这些符号最初并不是为了表示十二属相的。那么为什么还要把十二种动物作为十二生肖呢?这是因为,随着汉字文化圈的扩展和民族融合,很多民族都采用了汉族的纪年方法,而汉族也接受了其他民族的纪年法。到了明代,人们已经普遍使用公历,这种纪年法是用公历年月日来确定时间。但是,这种年月日的顺序并不能很好地配合每天的24小时。为此,明太祖朱棣发明了“子时”和“午刻”,以此来划分“上午”和“下午”。同时,他借鉴了佛教于早晨5点到7点“食时”的概念,把晚上8点到10点定为“酉初”或“亥初”,这样就把一天分成了两个部分,每部分都有十个时辰,每一个时辰等于现在的两小时。
后来,这种把一天分成两部分的方法又传到日本等地,并加以发展。然而,这种把时间划分成两天一部分的做法并没有得到普及,只是民间用了,官方还是用农历计时的。当外国人为中国的农历计时法感到困惑的时候,中国人自己也常为公历那“上午”“中午”“下午”等时间概念搞糊涂,以至于相声《树没叶儿》中的主人公忘了时间是“头午”还是“后午”。可见,中国古人创造的这个计时法,的确有点莫名其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