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体育越来越强吗?
说一个你可能不爱听的,实际上中国竞技体育的水平现在处于整体下滑的状态。 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中期,中国在竞技体育的项目上一直保持着领先优势,在奥运会等世界大赛中斩获了无数的金牌,这是新中国体育最辉煌的篇章。
自1979年乒乓球比赛开始,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中国体育代表团的金牌总数首次位列第一,中国在竞技体育方面已经实现了从跟上跑到并跑再到领跑的超越。这一时期也被称作“中华体育崛起”的时代。
然而进入21世纪后,中国体育在多个项目上的领先地位不再延续。 在刚刚结束的东京奥运会中,女排、跆拳道、羽毛球队均无缘决赛,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中国体育相比,现在的运动员们在抗压能力、赛场经验、团队配合等方面都显得稚嫩很多;而在伦敦和里约热内卢两届奥运会,中国体育仅仅收获1金4银3铜的成绩,金牌数远远没能达到预期目标。 造成目前这种局面的原因有很多。首先还是因为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体育在民生中的优先级不断下降;其次我国现有的运动员选拔机制和训练体制存在一定问题,未能持续为高水平运动队提供高质量的人力资源;最后我国的竞技体育水平与国外高水平队伍的差距确实在不断地缩短,但同时也应该看到我们在某些项目上依然落后于外国选手。
可以预见,在‘后奥运周期’的短期内,我国竞技体育的水平将会继续呈现下滑的趋势,这除了需要进一步完善运动员的培养体系以外,更重要的是需要树立‘体育强国’的理念,营造全社会支持竞技体育的良好氛围。否则,我国竞技体育水平下滑的局面得不到解决,而相反地低水平重复建设又使得行业资源无法有效整合的话,我们很有可能再次失去竞技体育领先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