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毕业能认识多少字?
刚拿到小学的语文课本,一年级的,打开一看,我惊了,这字体也太秀气了吧(可能是我当语文老师久了,看多了黑板报和作文纸上的方头方脑),然后翻开课文,我又惊了,课文篇幅很短,只有两段,第一段讲自然现象“日升月落”,第二段讲人类文明“昼夜更替”,字很少,但是很美观,我不相信这是小学一年级学生的课文。 然后我打开了普通话版的拼音教材,是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惊奇地发现,这字体看上去很眼熟啊,和我的初中班主任(一位女老师,但是特别男子气概)写得一模一样的。于是我就翻到了扉页,看见了这个版本的前言,瞬间明白了,这是民国老先生的字体,我的语文老师也经常在黑板上抄写这种字体的古诗让我们练习,只不过当时我是拿毛笔,现在小学生是用硬笔。
看完教材我又惊了,现在的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究竟改到哪里去了,怎么越教越回去了呢(我是1998年上小学的,那个时候课改刚刚起步,但是我们那里还是保留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就是先学拼音,然后学汉字,学词语,而在这里,居然是汉字,词语,汉语拼音一起上的),这里所有的插图都是画得很细致的中国传统插画,不是那种线描简笔画。 突然想起一个事情,我的童年是在一个小乡村度过的,那时候没有电脑,看电视也不像现在这么普及,所以大部分孩子的课外读物应该是课外辅导书上吧,我记得我很小的时候,大概二年级的时候,我有一本很厚的汉语拼音读本(也是江苏教育出版社的),上面有好多插图,很好看,但是我忘记那本书是不是叫《彩笔集》了(现在搜了一下,好像叫《七彩笔记》,但是记不清楚了),里面除了汉语拼音外,还有很多趣味汉字、词语解释之类的。
不知道为什么,这本书我印象深刻,因为里面的内容真的很丰富,而且很有趣味,我现在都还记得很多,比如“鞭打”的“鞭”读二声,“扁担”的“扁”读四声;还有“漆黑”的“漆”读阴平,“崎岖”的“崎”读阳平。。。那些很难拼的字,一个个都用同音字标出来了,现在我终于明白,为什么我小时候记不住拼音了,因为这些字太有趣了,我早就记住它们的象形了,嘻嘻,也许这是我识字的一大启蒙书吧,虽然这个出版社没出过语文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