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的生肖有什么?
立秋(8月7日或8日),秋季开始,万物成熟。 处暑(8月23日或24日),太阳到达黄经150°,斗指戊。“处”含有躲藏、终止意思。表示炎热即将过去,暑气自此减退。 白露(9月7日或8日),天气转凉,露凝而白。 秋分(9月22日或23日),太阳由赤道位置向南移,北半球昼短夜长现象渐渐消失,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逐渐回升,“一场秋雨一场寒”。但秋分后昼夜温差大,气候干燥。
寒露(10月8日或9日),气温进一步下降,露珠寒光凛洌; 霜降(10月23日),露水凝结成霜。 立冬(11月7/8日),冬天的开始。 冬至(12月21/22日),日照时间最短的一天。过了冬至,白天渐长。 中国古代将冬至分为三候: “一侯蚯蚓结。”传说蚯蚓性淫,冬至阴气盛,故屈曲一团。 “二侯麋角解。”“糜”同“眉”,古时认为冬至阳气生,所以“眉”舒展了,“麋”角解张开。实际上麋属动物雄性有角,雌性无角,这是因雌雄异形所致。 “三侯水泉动。”地下水温度升高,流动明显加快。 冬至是数九的开始。中国民间把冬至作为一个节日,称“冬至节”、“冬节”、“亚岁”等。南北朝后,冬至被确定在阴历十二月二十一或二十二日。现代冬至时间推算比较准确,为公历12月21或22日。
小寒(1月5日或6日),天气寒冷,但也还没到极点。 大寒(1月20日),一年中最冷的时候。 小春雨(2月18日/19日),雨水增多,冰雪融化。 立春(2月4日/5日),春季开始,万象更新。 雨水(2月19日),天气回暖,湿润。 惊蛰(3月5日/6日),春雷隆隆,惊醒蛰伏的动物。 春分(3月20日),阳光直射点位于赤道附近,全国各地区的昼夜长短几乎相等。
清明(4月4日/5日),春光明媚,气候宜人。 谷雨(4月19日),春雨绵绵,谷类作物幼苗生长迅速。 立夏(5月5日/6日),夏季开始,草木茂盛。小满(5月20日),麦子等谷物籽粒饱满。芒种(6月5日/6日),麦收季节,也是播种移栽最佳时期。夏至(6月21日/22日),阳光直射点开始移动到北回归线,出现“立竿无影”现象。
小暑大暑(7月6日/7日),气候炎热。立秋处暑(8月6日至23日),夏秋之交。白露秋分(9月7日/8日),日光直射位置变化,温度逐渐下降。寒露霜降(10月8日/9日),凉风习习,天气由凉转寒。立冬小雪大雪冬至(11月7日/8日),北风强劲,雪花纷飞。小寒大寒立春雨水惊蛰(1月5日/6日),天气寒冷,草木发芽。雨水节气前后,气温回升较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