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哭眼泪是多?
人一共有100多种哭法,不同的文化、不程度、不同的个体都有自己独特的“眼泪方言”。有些人的泪腺很发达,哭起来像打开水阀一样,一泻千里,如滂沱的大雨,如倾泻的山洪,如暴怒的惊涛,如翻滚的波浪,甚至可以哭出一个水塘,喊出一条河流,造出一片大海。而有些人的泪腺分泌能力欠缺,他们不管怎么哭,脸上也只有星星点点的几滴。
还有些人哭的声音小,几乎听不见,只有眼眶和鼻腔的酸胀证明他曾哭过。
在一般情况下,婴儿的哭声最大,眼泪也最多,在他们无法表达自己的心愿和要求时,哭声是他们最得力的工具和最有效的手段。只要哭,他就一定能吃饱,一定能得到父母的关注和喜爱,一定能摆脱寂寞和孤独,一定能驱走阴霾和痛苦。
所以,他只要想哭就能立即哭出声音,就能痛痛快快地流泪,就能获得所需要的一切。而越容易获得所要的东西,就越容易强化这种获取方式并更加肆无忌惮地使用这种获取方式。我们常常看到有的婴儿想得到大人手上某种食物,尽管大人一再拒绝,他还是缠个不停,直到大人喂他。这正是反复强化训练的结果。我们还常看到有的婴儿为得到大人手上的玩具,尽管大人一再拒绝,他还是缠个不停,最后大人只好给他,这也是反复强化训练的结果。我们又常看到有的婴儿为摆脱寂寞,尽管大人在旁边坐着,但只要他在哭,大人必须把他抱在手上,甚至还要陪他玩,这也是反复强化训练的结果。我们更常看到有的婴儿为发泄不满,尽管大人在旁边躺着,但只要他在哭,大人必须马上安抚,甚至于还要把他喂饱,这也正是反复强化训练的结果。
孩子长期用哭声获取所需要的一切,而周围的人又不加节制地满足他的一切欲望,久而久之,他就把哭声当成一种天经地义的习惯,他不但需要哭时要哭,而且不想需要时也要哭,这就是他哭声的最大化。但人的天性又是追求完善的,大人都更喜欢听悦耳的声音,喜欢看到动人的表情,所以他们本能地不喜欢噪音和哭声,而越是不喜欢越是要控制自己的感觉越是要压抑自己的不满,时间一久,就形成了习惯性耐受,当他们面对最大的哭声时表现得无动于衷或习以为常。
这样,孩子要达到自己的目的越来越难,于是他就把眼泪当成最后的杀手锏,只要他一哭,一掉眼泪,大人们马上就投降。
孩子得到眼泪的好处,就越喜欢掉眼泪,结果形成习惯性掉泪。等到上幼儿园后,孩子还摆脱不了这种习惯,一有不顺心就掉眼泪。其他孩子得到刺激,也纷纷掉眼泪。因此,一个班上有20%的孩子习惯掉眼泪,就极有可能诱发100%的孩子掉眼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