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施指的是什么生肖?
古人用地支记录属相,子鼠、丑牛、寅虎……末位申猴;子为阳木,亥为阴木,所以,酉鸡和戌狗分别排第九与第十,这是按农历计算的。而按照公历,十二月三十是腊月最后一天,初一为新年的第一天,那么,在新年这一天的早上出生的人,属相便从“牛”变成了“虎”。
《诗经·小雅》中有“虎兕(音si)吞羊”的诗句,说明春秋时期人们已经认识到老虎食人的事实。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称“狮、猊(音ni)、狻猊(音suan ni)、彪皆兽名,亦曰狮子。……今西域来者多呼为狮,云本西方吐蕃国所产。”“今河东诸郡多山,有石虎、木虎,此二虎不同类,然其状正似狮形,黑黄色,长尾,身有白毛如辫。”
可见,至少在明代,人们已经认识到现在称为狮子的原动物有两种,一种来自西方,多叫狮,另一种来自中国北方,多叫貔。明代小说家冯梦龙在《警世通言》第二十四卷《老门生三世报恩》中写到一个叫朱世远的官人,因得罪了皇帝,被发配到辽东去。“一路饥餐渴饮,夜住晓行,不则一天,来至山海关。那关外有一景,唤做‘五鼠闹东京’。”这“五鼠”中的老大就是一只大虫。
到了清代,“大虫”的称呼就更多了,不仅指虎,还用来指豹等食肉猛兽。袁枚《随园诗话》中记载了杭州人祝德麟作的一首诗,其中有“大虫”一词,袁枚评论说:“今人不知‘大虫’之名,以为指虎也。实则山中之大猿也。”“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但见金公舞,多应笑杀孙猴子。” 不过,这个“大虫”似乎还是指老虎。
在鲁迅名著《阿Q》里,“大虫”却是老虎的另一外号。阿Q对王胡说:“大王派我到乡下去,教我造反,说什么‘石碑上面刻着祖宗。’我看不见碑上的字。”又说:“你可别摸,这是什么?——滚开!我不喜欢这个东西,他和我争女人。”——原来阿Q所说的“大虫”是他讨厌的王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