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水生金吗6?
五行生克是传统相学的核心内容,也是易学领域里最让人摸不着头脑的知识。许多人学过之后,感觉很有道理但用不出来;还有一些人认为很荒谬,完全是无稽之谈。 为什么会有这两种截然相反的评价呢?根本原因就在于对“生克”的理解出现了偏差。传统相学里的五 行生克,实际上是指五行相生相克的顺序,而不是指某一种五行去生另一种五行,也不是指某一种五行去克另一种五行。如果理解错了这个先后顺序,那自然就容易出错了。(这里说的顺序,不是具体的时间顺序,而是指在某一段时间内,某一个阶段里,比如十年或者一年之内,不是指时空的先后顺序)
现在很多人都把五行生克理解成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了。比如说水能生木这是否意味着水里面有木的成分呢?很显然不是这意思。其实这里的水和木,并不表示水和木这两个具体的五行,它们代表的是两个形象,也就是阴阳两个象,水象和木象。任何一个五行,它的初期都是阴阳两个象混合在一起而形成的。例如水土,它是由阴土阳土两个部分组成,也就是说,土是中间的阴阳界(太极图中间的那一点),水是在阴阳界外面的那种状态。这种形态,用《周易》的语言来描述就是:阴阳交错。
当水火相交的时候,就形成了阴阳两种状态交替进行的现象,这就是“水火既济”。在既济的基础上,再进一步发展,就成了火土相生,因为火在中间,所以是阴阳皆备,谓之“乾坤并致”。所以《彖传》里评价这种境界是:亨。君子亦然,正在这“亨通”的阶段,人的性格开始由内向转为外向,由沉默寡言转为滔滔不绝,事业开始进入高峰期。 但是,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物极必反,盛极而衰。当阴阳这两种状态达到极致的时候,就开始向另一个方向转化了。过了“乾坤并致”这个阶段后便是“水火未济”。未济并不是说不济,而是说此时阴阳的一种状态被削弱了,必须借助另外一种状态才能够继续前行。未济就像一个人到了中年以后,如果再不积极进取,那么人生就很难再有大的作为。
五行也一样,当阴阳两种状态都充分显现出来以后,就需要有所收敛了。否则物极必反,就会陷入困境。所以说五行生克其实就是在告诉我们,凡事不可做尽、不可走极端,要留有余地,否则就要遭受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