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涛汹涌是什么生肖?
“牛鬼蛇神”的“蛇神”是什么意思呢?这个词最早出自《山海经·大荒西经》:“沃之野,凤鸟之卵是食也。爰有灌章树,有大雀,其状如鹊,而赤黑五色,是为凤皇。”“凤皇”就是今天的“凤凰”,它是百鸟之王,雌雄异形。 《诗经·大雅·卷阿》中有“凤皇鸣矣,于彼高冈;梧桐生矣,于彼朝阳”……“凤皇”的形象一直是雄的赤黑色,雌的青黄色。在汉代画象石中还有一只“凤皇”,它的身上还有着清晰的“鳞甲”! 那么这又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凤皇”最初并不是我们今天看到的这样,而是像蛇一样身体带有花纹,并且头上有冠。
在先秦典籍里,“凤皇”经常以“凤”或者“丹凤”出现。《庄子·秋水》里有“顺流而下,至于北海,蓬莱仙岛上有棵大树叫‘大椿’……上大椿之下有‘凤皇’,这是黄帝时代才有的树……”这棵树上栖息着“凤皇”——它已经变成了今天我们所熟悉的凤凰了。
先秦典籍中还提到了一种“鸾鸟”,也是象征吉祥、善良的瑞鸟——它的形状和凤皇很像,只是身子更小一些,并且是黄色的。 “黄”在古代代表着吉祥、高贵和力量(比如黄帝),所以,能飞的黄色的鸟,自然是吉祥的象征了。 到了西汉时期,司马迁的《史记·匈奴列传》中提到匈奴单于的仪式:“拥火”(举着火把)祭天,然后"祠幕北"(到北方的祠堂去祭祀)。这个仪式中的"拥火"其实就是汉人祖先对中原地区"燧人氏"的崇拜,他们发现了火种,并教会人们使用火种,因此受到崇敬。 "彗星"也叫"彗孛(bù)",开始的时候像扫帚,所以被命名为“彗星”。这种星体一般被认为是凶兆,代表灾难即将到来。不过,这种“彗星”在西汉后期突然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