溢字五行多少笔画?
“溢”字的笔画,古时传统写法有四笔、五笔之说。 四笔者 横、竖、撇、捺(点),现代汉字笔画数为10画; 五笔者 横、竖、折、横、竖、撇、捺(点),古代称“五笔分家”,现代汉字笔画数15划。 这个字在古文字结构中,上面部分是一个“邑”字,下面部分是个“益”字。 邑是声旁也是字形,表示的意思与地方、城市相关联。 益是形旁也是字形,表示的意思与“水满外溢”有关。
因此上边一部分的字形演变如下 下边一部分的字形演变如下 由以上两图字形演变来看,这个字最早的样子跟“高”“尖”“官”等字一样,都是上面像“高”字头,下面像一个“日”字。 这是一种合体字构造模式叫“上下结构”。这样的字还有很多比如音、章、晚、春等字。
从图片上看这种结构的模式,上面的部分和下面的部分,好像两个不同结构的单体字组合而成。所以古人就根据这两个单体的笔画数作为这个合体的笔画数,也就是今人常说的部首,来给这个字定笔画数。 古人把单字母称为“文”,把多字母称为“字”——也就是说一个方块字是一个字。一个字就是一个意思,而词才分为几个音节。所以一个汉字就是一个声音象征符号加一个或多个形符的象征系统。
从字形来看,“溢”字最早的书写形式应该是十画,而不是简化的十五画——这是古代字形和今日字形不同之处——“繁简迥异”。 为什么要简化呢?因为汉字是借用来表意的图形文字,而图形文字的每一个字符都是由若干笔画所组成。笔画便成为构成汉字的最小单位。凡是同音又同形的汉字,一律改为相同的笔画顺序。这样既方便辨识,也减少了同音字。这就是新中国成立后推行规范汉字的“简化字”。 而现在人们熟悉的许多字,如“一”、“二”、“三”、“大”等等,都是简化字。 总之古代的汉字结构复杂,而今天的汉字是简化字。所以在笔画数上二者是有区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