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是排什么五行?

司马奕岑司马奕岑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这个跟五行的关系,其实是一个现代玄学问题。 我们的祖先在观察自然现象的时候,发现一些事物或状态有循环往复的现象,或者说周期性的变化,并且这些变化是可以预测的——比如农历的月份有三十天或者三十一天,而一年有二十四节气;又比如木火土金水五行的相生相克都有顺序和循环。于是古人就认为世间的一切都是循环往复、生生不息的,因此才有了“周易”这一学问。用现代科学的语言来说,就是一切都在迭代,只不过有的时候循环的速度快一些,有的时候慢一些而已。

那么问题就来了,一个循环结束的时间是不是固定的?比如说父母去世的时候我们哭了,我们觉得那是孝顺,于是过了几年我们又想起父母,再哭一次,那这一次算不算孝顺呢? 显然不能这么计算啊!你什么时候想起父母了,什么时候哭着喊“爸爸(妈妈)我错了”,这都是我们无法控制的。而且这种“错误”,也并不是说你做错了什么事情,而是你的思绪自然而然地回到过去,这是任何人无法阻止的。

同样道理,你说你多久没有回来看望父母了,你觉得惭愧,于是买了营养品、买了一张长途车票,风尘仆仆地跑到千里之外父母的身边,陪着他们吃了一顿饭,这算不算孝道呢? 如果把人生比作一场电影的话,我们都是导演不了的。因为我们不知道镜头拉到哪里的时候,会自然泛起一阵情感波澜。也许是你看见路边有一对相互搀扶着走路的老人,忽然觉得自己应该多陪陪父母;也许是你突然想起来父母最喜欢吃的是鱼,而你现在离家乡千里之外,却恰好有一条鱼在你面前,这时候流下眼泪,这不是你能控制的。这就是所谓“孝”的自然发生。 但是如果你硬要控制自己的感情,强行让自己不去思念父母,不去回想小时候父母对你的那些爱,那么你内心的压抑就会越来越强,直到有一天,这种压抑到达了一个极限值,你会瞬间爆发出来,可能你会打人、可能你会撕东西、也可能你会在大街上大声痛哭……所有你能想到的方法都会尝试一遍。只是这样的发泄未必就能帮你找回失去的记忆。

所以古人说“子欲孝而亲不待”是很无奈的一件事情。因为作为一个人,你有情感的宣泄需求,但作为“孝”,它是被动的,不是你主动做些什么就能够达到目的的。就像你要去远方,只有买了那张车票,上了火车或者飞机,你才能抵达目的地,但是有没有人在站台上等你,说了哪句话会让你潸然泪下,这些都是未知数。 当然古书上也写了,要先“思”而后“孝”——先有思念的感情,再有表达孝的方式。但是这个“思”不是你想当然的“思想”,而是在某个特定场景下自然的思绪奔涌。否则你把“想家”叫做“思”,把想念父母叫做“思”,把思念过去的时光叫做“思”……那样的话就本末倒置了。

席一川席一川优质答主

行孝通常是在生前,而不能有丝毫马虎。孝子事亲,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五者备矣,然后能事其亲。这就是为孝。孝是一个人的人品,为人处世的准则。

孝字从字形分析,从老省,从子,是指子侍奉老,表示孝敬的意思。孝字拆开分析,上是老,下面是子,是上 generation 和下 generation 的意思。在东方社会里,年长者受到尊敬,年幼者表示孝顺和孝敬,两者是相互的。 孝为百行之首,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之一。《孝经》说: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意思是说,孝道犹如高空的太阳,地面的河流,照亮河山,恩泽万物。由此可见,行孝犹如日月行天,江河流地,是自然规律。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