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属于五行中的什么?
“森”字在五行的属性为木,并且为木中较为强盛之气。 《尔雅·释木》:“森,木多貌。”“森”本义指树木众多、茂盛。五行中木的意象就是“生发、舒展”,因此“森”的字形结构一般有“木”且作偏旁时,均代表木多之意,如林、森、杏、李等。 “森”字在古代还有“阴盛阳衰,阴气逼人,压抑,凄惨”之含义。因为五行中木又象征女子,而金则象征男子;“森”字木多,即女多男少,因此带有“森”的文字往往也带有阴气重的含义。
古人建宅观为天人感应,讲究“负阴抱阳”,因此庭院内要有林木遮蔽,谓之“森树阴浓”(明·蒋一葵《长安客话·树阴浓》)。但若是草木茂密,阴盛阳衰到了极端,那也就不是吉利之象了——《汉书·郊祀志下》记载,汉武帝元狩五年(前118年)“是岁,郡国二十三王或地近长城,春风烟尘,民骚然忧。”元鼎四年(前113年)秋七月,“匈奴寇边。”元封元年(前110年)春二月,“匈奴犯边。”元封五年(前106年)冬十月,“匈奴寇酒泉”,“其明年正月,匈奴寇张掖,不克。”六年(前105年)夏四月,“匈奴入上谷。”六年十二月,“匈奴入敦煌,杀都尉。”
元封六年,相当于西汉武帝在位的中后期,这时匈奴已不是初开疆拓土时的强盛之风,而是日渐衰弱,原因正是“匈奴内乱”(《史记·匈奴列传》),内部攻伐严重,导致外部力量不足以征服中原。从“匈奴入张掖”到“匈奴入敦煌,杀都尉”,正应了八个字——“阴盛阳衰,草木凋零”——此时若再不出击,恐怕要坐看良机错失。于是汉武帝派遣李广利出征匈奴,“甲辰,用扈屠言,起兵马十万,出朔方。”(《汉书·匈奴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