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多校区划片?
这个政策出来,北京学区房的概念算是被抹掉了。 以前北京学区划分,是以街道和小区为单位进行的,这样就导致了同一个学校附近的小区房价高低不一,相对而言,离得近的便宜,条件差的也便宜。但一旦买了这些房,孩子就能进这个学校了。
这个政策的本质是弱化学校的概念,把学校变成地段学校,大家抢破头的重点学校,将化为历史标签。其实这也是很多大城市一直在尝试的做法,比如我所在的杭州,就是采用单校划片、多校划片的方式,来平衡各区的教育资源。 比如文一街小学,虽然是西湖区顶尖名校,但是对应的初中却一般般。为了择校,很多家长花高价买周边二手房,把新房价格抬得很高。现在政策出了,文一街小学变成了公办初中,招生实行摇号,附近房子对口的初中变差了,价格必然下跌。
虽然新政还给了学区家长一个安慰剂,就是就近入学,可是这附近的初中变强所消耗的时间,可能是几年甚至更长,那么这段时间里,“学区房”依然会作为一个词,被印在二手房合同中,成为买卖双方之间无形的交易条款。 至于对二手房市场整体的影响,短期内应该不会有什么明显的改观,毕竟买学区房的家长都是做了长远规划的。
从长周期的角度来看,优质教育资源均衡化是大趋势,也就是说,今后各个城市都会越来越往这个方向努力。所以,如果家长们还想拼手速抢学区房的话,还是趁早放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