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代表什么生肖?
你好!看到你的问题,让我想起了我自己写的关于十二生肖的散文诗(新编) 鼠目寸光,牛气冲天,虎视眈眈,兔死狐悲,龙飞凤舞,蛇盘曲,马奔驰,羊细细的毛,猴跳,鸡打鸣,狗看门,猪拱嘴 这些词语都是描写十二个生辰地支的动物形态的,生动传神。 而子丑寅卯等表示顺序的汉字中,动物形象更是跃然而出。 那么说到这个“椎”是什么呢? 我以为应该是熊。 为什么是熊而不是其他的动物呢? 我们看一下“椎”字在古文字结构吧。 “隹”上面像鸟的头和脊背,中间像身体,而最下面的一横,实际上代表了四只爪子。 整个字形就像一只站立的鸟,而且是最下面的脚是四只(象形的「四」字)。
我们再看与“椎”同义的“追”字,上面是一支箭,下面是“止”(代表终点),寓意追到为止。 从字形上看,这两个字有相通之处——都代表追逐和追赶的意思。 从音律上来看,“锥”“追”都属于清声母字,音调属阳去。
而其他十个地支的字形,都是象形文字或者会意字,只有“椎”“追”两个字是形声字。 根据古代汉语“声旁表音义”的特点,我们可以知道,“椎”“追”二字,声旁“隹”表示读音,“之”表示意思,也就是说,“椎”“追”的意思是“之”字表意的延伸。 这个“之”是什么意思呢? “之”在古代是指“蛇”。
我猜想“之”在古代写作“蛇”,并且发音相同,所以“追”的意思就是“捕捉蛇”,“椎”的意思就是“杀死蛇”了。 所以,用“椎”代表的生肖是“熊”,原因是“熊”字下方是“又”,古人造字以“又”代指熊类动物。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
动物生肖:龙
脊椎的“椎”字,与生肖属相中的“龙”有关。古人并不清楚龙的原型,他们从人类的脊椎骨上,获得关于龙的形态与功能的知识。《三命通会·十二生肖考》记载:“子,阳水也。夫阳主生物,以水言之,则为润下。润下者,龙行也。故子为龙。”意思是,子时的水流为阳,滋润所及之处,好像龙一样行踪莫测。古书所记“龙”字,有“辰龙”、“应龙”、“虵龙”、“虬龙”“鳌龙”以及“蛟龙”等,“虵”、“虬”、“鳌”、“蛟”的本字都从“虫”,表示生物,只有“应”、“辰”两字与其他生物无关。“应”从“凶冥”声,其声符古文写作“”,上部像两鱼相背游的合体字,下部从水,指鱼游水间;“冥”字上面是上下两鱼相背,下面从“目”,表示水中双目无所睹。这两字均与脊椎有关。《诗·大雅·召旻》云:“如彼飞鸿,哀鸣嗷嗷。”“鸿”与“鸿”相通,是“忄”旁,表示惊,为虫字头“蛩”字的本字。“蛩在后,鸿在前”(《说文解字注》),这是说,蟋蟀藏在房中鸣叫,鸿雁也在南方哀鸣。《周礼·地官·大司徒》“凡建邦国,各以其所玺”郑玄注:“玺,土地之宜所生者。”“玺”即“宜”字,表示适合,其字从“土”从“妥”,“妥”字从“身”从“乃”,“乃”从“从”从“八”从“手”,与“好”字字形相近,都表示人的肢体舒适。“鸿”字,其右半部从“虫”从“隹”(短尾鸟,也包括蝙蝠),也是从“虫”,也与生物有关,但左边从“凶冥”与“目”有关。《诗·小雅·鸿雁》所云“鸿雁于飞,肃肃其羽”,《诗·邶风·凯风》所云“凯风自南,吹彼棘心”,以及《诗·豳风·东山》所云“鹳鸣于垤,妇叹于室”,所讲的意思都是从南方飞来的“鸿雁”(蝙蝠),在“棘心”(带白毛的脊椎)鸣叫。《诗·豳风·东山》所讲的“鹳鸣”“妇叹”,“鹳”指“鸿雁”,“鸣”指“棘心”,“妇”指“室的主妇”——主妇就是指“屯”字,在上古,“屯”字与“臀”字读音相同,都是“tún”,指臀部的脊椎骨。
在上古人认为,人的躯体要靠这根骨头支撑,这根骨头是人体内最坚硬的,其上像叠罗汉一样生出一块一块的骨头。由于这根骨头是支撑躯体之“屯”,所以人们将这根骨头称为“脊”,将这根骨头上的节节状结构称为“椎”。“脊”字字形从“人”从“屯”,“屯”字中间一竖表示人的脊椎,“屯”的方字表示躯体;“椎”字从“足”从“隹”,其字的字源可追溯到原始图像文字中的“蝙蝠倒挂图”。所以,中国古代文化中的“龙”字与脊椎骨有直接关系。“龙”字古文与“夷”字共字源,其字本来也与生物有关,所指生物正是蝙蝠这类“鸿雁”(能说会道的神灵)。这种“鸿雁”从南方飞来,飞到人们居住的“室”(“臀”或“屯”)的“棘”(长毛的白骨,即露出表皮的脊柱)上“鸣”(啼叫或鸣奏),这被中国人认为是一件吉事,因为这鸣叫是上天与人互通信息的象征,是上天之气降临的征兆,于是先民将“鸿雁”的鸣奏定名为“应”,这“应”也就是“龙”。在古人心目中,这种小生物能在夜间飞行,居于“室”内“棘”上,而且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