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夏秋冬代表哪五行?

谢筝筝谢筝筝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五运”,在古人看来,是依“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运动变化的循环来推演的,并且以十年为一个周期。 《黄帝内经》中说到:“五行之气,周流不息,春有春风生发之令,夏有炎暑旺盛之时,长夏有溽暑化湿之气,秋有凉燥收敛之功,冬有寒水封冻之象……以此观之,四时五行,犹若循行不息之大江大河,不可分割。” 所以,所谓的“五运”其实就是指:太阴湿土(亥子丑),少阳火热(寅卯辰),阳明燥金(巳午未),太阴湿土(申酉戌),太阳寒水(亥子丑)。

它和天干地支一样,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比如1973年癸丑年,1974年甲寅年,1975年乙卯年……如此循环。 那么,什么是“太过”与“不及”呢?这又是根据节气来的。因为地球公转轨道是个扁圆形,所以每一年太阳直射点位置都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而夏至(6月21日或22日)冬至(12月21日或22日)春分(3月20日或21日)秋分(9月22日或23日)冬至春分秋分分别是阳极(热极)阴极(寒极)。

每个节气的到来都是太阳直照点向北移动一点,过了这个节气后太阳直射点开始向南移动。所以,夏至冬至春分秋分各有其对应的五行。如春季,立春雨水惊蛰分别是厥阴风木少阴君火少阳相火,到了春分自然是阴阳平衡,天气不再极热或者极寒而是开始回暖。

而在冬季,小寒大寒腊月是太阳直射点最南的时候,所以是冷到极点的冬至,之后开始回暖,到大雪是小寒之后的阴阳各半,万物蛰伏,到冬至则是阴极,万物沉睡。 所以,“太过”“不及”其实是指某一段时期内,气候偏离了正常值范围,或者说是正常状态的偏移。过于寒冷我们就说“寒水不及”(太阳寒水司天在前,天气寒冷没有化开);过于炎热我们就说“阳明燥金太过”(秋季主燥,加上阳明燥金在泉,加上今年大暑小暑前后气温都偏高);阴雨绵绵我们就说“土实木郁”(太阴湿土司天,少阳相火在泉,造成土壤湿度增大,空气湿度增多,树木枝叶茂盛而郁闭)……等等。

邝彩薇邝彩薇优质答主

在五行学说形成的过程中,人们首先用五个字来表达五行的含义,把宇宙万物分为五类,这就是木、火、土、金、水五个名词。关于这五个名词的涵义,历代也有不同的说法。

一般认为,“木”有生长、升发、条达之性;“火”有温热、升腾、明亮之性;“土”有生化、承载、受纳之性;“金”有肃杀、收敛、清洁之性;“水”有寒凉、滋润、下行之性。这五个名词,原来都是指的自然界最常见的五种物质,因此,不能把“五材”理解为“五行”。

五行作为宇宙万物的五种基本属性并不是人为随意规定的,而是人们经过长期观察宇宙万物的运动变化,以及客观事物的属性和现象,反复推敲人类各种实践活动的体验与心得,综合归纳、分析、演绎、论证而得出的。它产生于人类生产、生活中对自然界的长期观察,而形成的关于宇宙万物的生成、发展和变化规律的朴素的科学思想。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