緇指什么生肖?
缁,是一个汉字,读作zhī(音同“资”)。该文字在《康熙字典》中解释为:【广韵】【集韵】慈脂切,音缁。【玉篇】黑缯也。 又【唐韵】侧宜切【集韵】宗慈切,音滋。义同。 又姓。明永乐时,有缁山太守,本姓丘,少入道,有术能,故以姓为号。见〔明世宗实录)。
按:以上诸释皆以缁为色字之误。今案:此字惟《集韵》与《类编》收作兹氏切,音恣;他书皆作慈脂切,音缁。兹与慈声相近而义别。兹者,此也;慈者,爱也。谓人之性情好恶如颜色之各有差异也。○缁者,黑色也。谓衣服之颜色如人情之好恶不可调和也。○自《尔雅·释诂》:“好,善也。”以下诸经传之好恶往往兼言善恶。故凡言语举动如有可憎可恶之处,即可谓之缁。如谓“其人甚缁”,犹云其人不良。《庄子·天运》:“夫至乐者,众人之所畏,不可使也,其道幽远而难识。目之所不能及,耳之所不能闻,鼻之所不能嗅,口之所不能知,四肢之所不能至,君乎!民乎!耗哉!”“至仁无亲。”言至仁之人任其自然,无所偏爱,故恶亦不私,所谓“行无可而止于正”也。《论语·宪问》:“子曰:‘臧武仲以防守季孙,至于其谋,杀三愆焉。’孔子曰:‘贤哉!’”盖武仲杀三愆而防季孙,其用心虽过于刻薄,然于其位则未尝不知。
由此观之,凡物之可憎可恶如颜色者莫不含有好恶之义。而人之情性又好恶相混,故于颜色之外复取象形以为训。此字古当作兹。兹即今之子字,子者,男子之别名也;男子之生殖器外露亦称兹。故女子对小姑之称曰“小娘”,曰“小姨”,对太子之称曰“小孙”,皆取其中“女”以表尊。男子自称“孤”、“寡”,亦取其中“女”以表尊。凡字意若此者皆从“示”,今俗写作“师”。“示”者,天地之数止于九,故“示”者,止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