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痛片作用原理?

倪秀勤倪秀勤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对乙酰氨基酚又名扑热息痛,最早用于退热,1883年由法国G.R.勒梅洛发现,1884年被应用于临床。是当今使用最广泛的非处方类解热镇痛药之一。

其通过抑制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前列腺素的合成而发挥解热作用;通过抑制中枢神经系统中P物质等神经递质的释放和阿片受体发挥作用,起到镇痛效果。

不良反应较少,副作用主要是恶心、呕吐、皮疹等,大剂量长期服用可诱发急性肾功能衰竭。 布洛芬,化学名为2-(4-异丙基苯基)-环丙烷甲酸,是由日本三菱化学公司研制开发的环氧酶抑制剂,于1969年在日本上市销售,现已成为全世界使用最广泛的消炎止痛药物之一。它的镇痛作用比阿司匹林强10倍,消炎作用与阿司匹林差不多。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剂型有胶囊剂、颗粒剂、分散片、糖浆剂等。主要作用机理就是抑制环氧化酶,减少前列腺素的生成,从而起到消炎、止痛的作用。 由于布洛芬是非选择性的环氧酶抑制剂,因此对胃肠道黏膜也有较强的刺激性和腐蚀性。如果长期大量服用,有可能引起胃炎或胃溃疡,严重者甚至会出现胃出血。对肾脏也有一定的损害。 除了口服制剂外,现在市面上还出现了一些新的剂型,如喷雾剂、乳膏剂、喷鼻剂等,适用于不同人群的用药需求。

需要注意的是,不论选用哪一种剂型的药品,都必须严格遵循医嘱,并在医生指导下应用。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