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发烧肚子疼怎么回事?
发热是指致热源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引起体温升高超过正常范围。那么小孩子发烧肚子疼是怎么回事呢?
宝宝肚子疼,有很多原因。如果是突然剧烈腹痛,且持续时间长,又有哭闹不安、吐泻等症,很可能是发生嵌顿性腹股沟疝。疝气一般在咳嗽、便秘、情绪激动时发作。宝宝会哭叫,疼痛的部位在腹股沟或阴囊,按压小腹时有肿块突出。当肿块不能还纳入阴囊时,可出现绞疼。少数宝宝可因肠扭转、粘连而造成肠梗阻或肠串套,出现持续性腹痛或阵发性绞痛,伴呕吐、腹胀,甚至便泌,诊断为肠扭转或肠套叠。若此时摸到天枢穴有胀气和疼痛的感觉,多可能是患肠套叠疾病。只要及时去医院就诊,这种方法一般能快速诊断出病态。
还有的宝宝肚子痛与饮食有关,积食是其中最常见的原因。积食的宝宝多出现腹痛、肠胃胀气,部分宝宝打嗝后有酸味,大便干燥或臭秽,且舌苔白厚、脉像沉迟,可以去医院针灸或推拿治疗。还可以通过穴位治疗,妈妈自己操作,既经济又有效。天枢穴能通气、醒脾,在肚脐两边、腰眼上方、胯骨上方的部位。父母在家可以用拇指揉天枢穴,逆时针方向为泻,顺时针方向为补,一天两次,一次50~100 旋。还可以去医院做按摩和拔罐。除了天枢穴,还可以用四缝穴治疗,四缝穴是脾虚和胃肠功能衰竭的治疗穴位,一天两次,一次10 旋。
如果是食积引起的便秘,推拿治疗手法为顺时针方向揉腹 50 旋, 逆时针方向按揉 1 分钟。每晚临睡前按揉两只脚底的涌泉穴各15~20 旋,按揉左足底的涌泉穴10 旋,按揉右足底的涌泉穴 20 旋。
如果宝宝是晚上疼醒,按左侧小腹和肚脐周围无明显反应,则可能是胃痛。也可能是夜间吃得多、或吃的东西比较难消化,加重了胃肠负担。白天不用上学或工作,睡眠充足,大便也正常,晚上用晚餐时吃些易消化的食物,不要吃得太多,晚餐后不要加餐,睡前不要饮茶,保持大便通畅。临睡前可以顺时针方向揉腹 1 分钟。
小儿腹痛还可由慢性疾病引起,如消化性溃疡、慢性肝炎、慢性肾炎、胆囊炎等。或由急性疾病转为慢性时,也可引起腹痛。对于疾病引起的腹痛,要在医生的指导下,积极治疗。腹痛伴腹泻往往是急性胃肠炎,要防止脱水。伴呕吐可能是急性胃肠炎或急性阑尾炎。伴高热可能是阑尾炎或肾盂肾炎。伴便血可能是痢疾或十二指肠溃疡。伴呼吸困难或发绀可能是急性哮喘。伴少尿有可能是肾炎。伴贫血、血尿可能是肾癌。患儿若突然腹痛,且伴呼吸急促、脸色苍白、发烧,有可能是急性胰腺炎,应及时去医院检查。
当孩子腹部疼痛时,父母要弄清楚孩子究竟是那个部位疼痛,是胃部还是腹部,或者肚脐周围疼痛。否则,就会分不清是小肠、结肠或胃下垂疼痛的缘故。
若是胃部疼痛,从中医角度说是胃寒。可用温热的水揉腹 50 旋以缓解疼痛。如果是肚脐周围痛,且大便稀溏,多属肠寒;若是发高烧,可能是肠系感染。此时可以用四缝穴,一个穴位10 旋。还可以拔罐治疗,在肚脐周围拔,一次5~10 分钟。
如是结肠疼痛,伴吃懒睡时,可能是寄生虫腹痛,需要服用驱虫药。若是小孩能按脾,且肚子痛有胀气,则是脾脏痛,多由积食或感冒引起,可以用针挑十二井穴,刺出血,再灸足三里。
十二井穴位置在左手心和右手心,每一个手心有5 个井穴,共10 个。在左手的井穴上放血,然后在左脚的涌泉穴和右侧的足三里进行艾灸或拔罐。
如右下腹痛,有发热、恶心,呕吐、腹胀、腹泻,则是急性阑尾炎,右下腹有压痛,反跳痛。急性阑尾炎的小儿病人比较多见,应及时住院治疗。
有些腹痛找不到确切的原因,或找了一辈子也没有确切的病因,医学上称为特发性腹痛。所以父母应该在疼痛部位附近找寻可触知的痛点,不一定是穴位,在痛点或压痛点上进行按摩治疗,也许有效。
孩子肚子痛,父母要仔细观察,及时发现问题,尽早解决问题。可用生姜50克,干姜25克,切薄片,用布包好,放入醋500 毫升中泡48 小时。然后点燃醋,泡完取出姜,可治风寒腹痛。艾叶30克,干姜10 克煮水外敷小腹,可治小肠虚寒腹痛等。治疗虚寒症用的温中归脾汤,用生姜、红枣,去皮,加水煮,趁热服用。对胃病的治疗可用干姜、红枣粥,健脾温胃。生姜、红枣加红糖煮水喝即可。治寒性腹痛,可加川椒,煮水服用。治寒性便秘,可加附子,煮水服用。也可用胡桃肉3 个,捣碎,用红枣 1 个,加水煮,去渣服用。或花椒3 个,打碎,鸡蛋1个,煮熟,去壳,放入一碗热水中,浸泡一会儿,趁热服用。或是生姜3 片,大枣 5 枚,红糖 1 块放一起煎,加鸡蛋1 个,去壳,煮熟,趁热服用。
孩子肚子疼,父母要多关心。了解孩子肚子疼究竟是怎么回事,才是帮助孩子的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