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之德是什么?
这个五行之德的提出,来源于《尚书》的《尚书·洪范》篇。 《尚书·洪范》篇主要记载了箕子向周武王陈述的立国大纲,其中包括治国、理财、用刑等诸多方面的内容。其中就有“五行”的提法。 “五行”的“行”字,古代写作“𣽔”,读音与“行”相同。
“五行”就是五种德行,也就是以下这五件事情:
一是孝,二是悌,三是慈,四是忠,五是信。这就是我们今天常说的“五常”———仁、义、礼、智、信。 这五件事情是每个人都要做到的,否则就是不仁不义。做父母的如果不去慈爱自己的孩子,就是不慈;做子女的如果不孝敬父母,就是不孝;当领导的如果不够诚信,就是失信于民……
除了这五常之外,后来的人们还总结出了“三德”—一恕、忠、礼,以及“四维”——仁、义、礼、智,作为做人的标准。 其实,在五德中,孝、悌属于伦理道德,慈属于家庭美德,忠、信属于社会公德。而三德、四维,实际上也是从上述五类中概括出来的。
需要提到的是,在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倚天屠龙记》中,有“五行旗”的设定,而这五行的领导者,分别是金木水火土五行的首领,分别代表着金木水火土五德。其中,火旗的领袖是张无忌,水旗的领袖是杨逍,金旗的领袖是韦一笑,木旗的领袖是殷梨亭,土旗的领袖是赵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