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打得过中国?

郁咏朝郁咏朝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先引用一段《孙子兵法》里的内容,这是孙武想对君主说却又不便明说的,所以借吴王之口说出“将军之所以战必胜,攻必取者,何也?曰:兵不妄动,动则无敌。”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你如果不了解敌人的长处和短处、优势和劣势,就不可以轻举妄动;如果你不知道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优势和劣势,同样不可以轻举妄动。因为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

再来说一下为什么美国打叙利亚、伊拉克这种没有像日本、德国军事强大的国家很容易,但是打俄罗斯和中国这种有强大武装力量的国家很难很难。 因为美国打的这些所谓的逊尼派叛军,其实只是伊斯兰世界的一小部分(甚至可以说是一小撮),他们信仰极端主义、圣战主义,所以对外扩张,好勇斗狠。再加上逊尼派内部本身就不是铁板一块,有很多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派的分支,所以虽然美国能轻易挑动这些人的反旗,给政府造成压力,但根本无法整合这些人真正的力量。

而中国和美国正相反,中国是拥有自己核心利益的势力范围,有人可能觉得朝鲜不是我们的一小撮?但请记住一点,朝韩关系一直是朝鲜半岛最主要的问题,而朝韩关系的实质其实就是北方宗主国与南方藩属国的地缘政治矛盾。朝鲜对中国的重要性远远超过这些叛军的任何一伙。

蒋禹诚蒋禹诚优质答主

中国作为一个国防和经济大国,自然会成为世界舆论的焦点,而在军事领域,会经常遇到“谁才能打得过中国”这样的问题。从军事科学的角度出发,我们其实可以用定量分析方法,对这样的问题进行回答,在这里,就用“军力指数模型”来对美国、俄罗斯、印度、日本等国家能否打过中国进行分析,下面,我们就开始分析军力指数模型。

一、军力指数模型

(一)模型概述

军力指数是用来衡量一个国家军事力量的指标。和一般指标一样,军力指数是一种简化表达信息的方法。但是,如何构建军力指数,一直是军事领域颇有争议的话题。本文所使用的军力指数模型采用以下方法构建,既包括“硬实力”也包括“软实力”,但以“硬实力”为主。

模型从战斗力产生的基本原理出发,采用“武器质量数量×人员素质×体制×士气”公式作为理论基础。同时兼顾数据的可获得性以及量化方法的可行性和可靠性。模型将军力分解为作战系统和非作战系统。对作战系统采用“数量×质量指数×使用率”公式进行度量,对非作战系统采用“质量指数×对作战系统效率的支持作用”进行度量。通过采用指数平减等方法,消掉实际中的价格、通货膨胀等影响,使度量更科学合理。

模型将度量项目分为常规、非常规、非作战三大类指标,这些指标之间是并联关系,对作战系统进行横向度量。每一个作战系统内部分为使用和支援装备,它们同样按照“数量质量指数使用率”标准进行度量,是整体作战能力的基础元素,它们之间是串联关系。整体作战能力可以理解为“战斗力”。

由于度量的指标为不同国家提供,因此不可避免的会有不同国家用不同标准提供指标。例如:在人员素质上,中国这样的大陆法系国家往往用等级制,如:三级士官,而美洲法系国家则往往用“E5”这样的称呼方法。针对这种情况,本模型在每一级指标上都设置了不同的量化方法。如上所述的人员素质,采取的是建立量化关系的方法,即:对所有的国家和所有级别的人员建立一个统一的量化等级制,然后将所有国家的人员素质与该标准进行“同化”。

(二)模型构成

本模型包括了常规军事指标、非常规军事指标和非军事指标。其中:常规指标包括情报、指挥、通信、心理战、侦察、警戒、电子战(对抗和支援)、炮击和空袭、反炮击和反空袭、进攻战斗、防御战斗、机动、伪装与防护、战场管理、战斗勤务保障、军事后勤等,在常规指标以外为非常规指标,包括武装直升机、攻击机/战斗轰炸机、战略空运、反攻战斗、战斗工程保障、野战工程保障、气象水文保障、信息战等;指标中的非军事指标包括国家士气和国家经济支持度。模型将整体军事能力(包括以上所有指标)分为3个级别,第一级别分为战略、战役、战术,共3类指标;第二级别分为指挥、战斗、勤务保障和战斗勤务保障,共4类指标;第三级别分为75个指标。整个指标体系呈金字塔型。

模型中的75个指标采用“德尔菲法”进行建立,建立指标的数据来源包括公开出版物、数据库等。量化所依据的原始数据采用5级确认标准,即原始数据为5份及以上来源时进行量化。在量化过程中,采用了不同国家同一指标的量化标准,通过“德尔菲法”建立统一量化标准。

在模型的最后,建立了“指数平减”环节,以消除指标间因通货膨胀、购买力波动等因素。平减指数的标准采用美国为100,按年度设置平减指数。在模型建立过程中,为了使指标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模型中指标不是100%作用于下级指标,指标的“投入率”建立于德尔菲法之上。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