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罐有什么副作用吗?
我们要知道拔罐是什么?它是以罐为主要器具,通过吸拔作用,使皮肤局部充血、瘀血,或以拔罐的生理效应及物理刺激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 既然这样,我们就需要了解它的原理,才能谈得上理解它所带来的好处和坏处。 而拔罐的原理,主要是建立在“经络腧穴”理论上的。经络是人体内运行气血,联络脏腑肢体,沟通内外上下,维持机体健康的重要通路。而穴位是经络上的重要承担者,它是经络之气沿途积聚并停留的地方。可以说,只要找到穴位,就找到了经络的起点。
当身体某处经络不通了或者受到病了,我们可以通过刺激该处的穴位,进而调节全身功能,达到治病的目的。而拔罐则主要是借助热力作用于穴位,通过“透热”“传热”作用,使得热力更加深透穴位,进而发挥活血通络的作用。当然,这种温热刺激与热量的释放还会进一步诱导体内产生更多的物质,比如儿茶酚胺,缓激肽等,这些物质的增加可以有效地缓解疼痛,消除肿胀。
但是,这种温热刺激虽然能够很好地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疏通经络,但是若处理不当,也可能出现一定的弊端。 首先是烫伤。如果操作不当或留罐时间过久,就有可能造成烫伤。尤其是对于老人和孩子,由于他们的耐受力较差,就更应该小心。
其次是起疱。有的人在拔罐后,会在皮肤上起疱。这是由于体内毒素蓄积较多,不能有效散发,以致毒邪蕴结肌肤所致。一旦起疱,可以用消毒针挑破,使其自然干燥结痂,一般一周左右可愈。不过如果在起疱的同时,伴有灼痛感,瘙痒或局部发红等情况,就可能属于烧伤,应立即就医。
再次是晕针。这是因为体质虚弱,饥饿,劳累过度等原因导致血压下降,血糖降低,从而引发的昏厥现象。一旦发生晕针,应当及时平卧,松开领口,头部稍向后仰,保持呼吸通畅;及时擦拭汗珠,补充能量,一般症状即可迅速消失。
最后还有可能会造成负压性休克,虽然这种情况发生的几率较小。 如果我们在生活中认真遵循“病去三分药,药补七分饭”的原则,注意日常保养,就可以将药物带来的副作用降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