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虎朱雀是什么生肖?
“龙虎”是指十二生肖中的寅虎和辰龙,亦代指正月与四月(农历) 。 “朱雀”的原始含义是“赤羽之雀”,后借为星宿之名。古人把南方七宿组合成为象征凤凰的朱雀。《礼记·月令》:“孟夏之月......候雁北乡,莺鸣桃浪。”郑玄注:“南,任也;北,迎也。此鸟春分而河开,秋分而汉涸,居有常所,飞有行节,不越于南北之上。……故曰‘朱雀’。”汉代的经学博士蒋诩对“朱雀”的解释更详细:“南方有木,其色如丹,名曰朱雀,也。”“故日:‘离为朱雀。’”可见,古人在理解这一概念时,主要考虑的是季节与星象两大因素。
由于古代纪年法中,正月、四月均被赋予“朱雀”之名,而且又与岁星运行关系密切,因此出现了“岁星绕黄道一周而所在位置正好对应十二地支的循环”的说法。这种以太岁纪年的方法在现今的台湾及海外华人世界依然使用。 而西方学者根据现代天文历法推算得出的结论却与这种传统说法大相径庭。他们通过分析认为,当人类处于不同气候带时,寒暑的变化会导致植物生长周期的变化,进而影响动物们的生理节奏,于是他们认为,节气才是制定日历的基础。
既然“朱雀”的概念在古时便涉及到了二十四节气,那么,在推算公历的立春或立夏之前,是否也存在一个“立春节气”或者“立夏节气”呢?答案是肯定的。先秦典籍《吕氏春秋》中有“立春之日,天子亲帅三公、九卿、诸侯、大夫,迎春于东郊”,“立夏之日,天子亲帅三公、九僚、将军、士,迎盛夏于西郊”。汉代文献则明确记载了“立春,蛰虫始振;立夏,蝼蝈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