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馄炖馅好吃?
作为一个在常州土生土长的80后,对常州的种种美食有着无比浓厚的感情,而其中令我念念不忘的,则是让外地人“望而却步”的馄饨。 虽然叫“馄饨”,但它并不是由面粉制成的,而是用米面制作的。把米磨成米粉,然后制成皮子,包上各种馅料做成形似馄饨的点心。 说起吃馄饨,那还得从小时候父亲每天中午下班回家给我带的那一碗说起。那时候家里条件还不错,父亲的单位有宿舍,所以在宿舍里就能吃到母亲亲手做的菜肴了。 记忆里母亲的拿手菜并不多,但每一样都做得极为精致。例如炒虾仁、红烧肉、酱蛋等等,而我最爱的,却不是以上三样,而是一盘咸菜和一盘馄饨。
每次午餐父亲从厂里带了饭盒回来,里面总是放着一碟腌制的雪菜或者芥菜,配上两只煎的很酥软的小烧饼,再舀两大勺猪骨汤,就是一饭桌美味了。我最爱吃的,却是母亲包的那一大盘子馄饨。
还记得每到周末,母亲就会提早准备好周日用的馅料——往往是韭菜或者豆芽拌着豆腐干末,然后用纱布包住,挤出多余的汁水来。然后把切好的葱花铺在薄薄的皮子上,卷起来封住开口处,再用刀剁碎,拌上猪油和盐,这就是美味的馅料了。 煮馄饨可是个技术活,水沸了之后,往锅里撒一把葱花,然后轻轻地把馄饨放进去,盖上盖子。等到锅里的水煮沸了三次,一掀锅盖,满屋都是腾腾的白汽,这时候的馄饨是最嫩最糯的。
我喜欢吃纯白嫩的馄饨,如果皮子破了,露出里面的肉馅,我会觉得这半只馄饨失去了灵魂;而如果外皮硬了,又会被我挑出来不吃。所以每一碗馄饨都是我眼里完美无瑕的。 如今离开了故土,漂泊在外,有时也会想念起家乡的那些美食,而最常想起的,却是这一碗普普通通的馄饨。也许是因为外面的食物很难满足我的“挑剔”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