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槟五行属什么?
“海”字在五行中属于水,这一点毫无异议; “槟”字在五行中属木,这是很多人不知道的。 那么为什么“滨”字在五行中属水呢? 因为“濱”的繁体字是“濱”,而繁体的“濱”字,上面的结构变成了“辛”+“示”,这个“示”在古代的甲骨文中就是一顶帽子或者一个神龛。 所以“濱”字的本义其实就是“祭祀”。 而古人对祭祀这种事情是很虔诚的,经常是清水沐浴、更衣打扫后,才能进行祭祀活动。 《礼记·檀弓下》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晋献公之丧,公孙侨寝疾,郑公子宋听其弟段之言,以延孙侨之为棺椁,而纳诸山。”
这个故事是说,春秋时期的晋国国王晋献公去世之后,大臣们按照惯例给晋献公举办葬礼。但这个时候,公孙侨病了,不能来办理晋献公的丧仪。于是,郑国的公子宋就听取了他弟弟段的建议,用海水为晋献公制作浸过水的棺木和棺材盖板。等到一切准备妥当了,突然,郑国的大夫子太叔说了一件让在场所有人都大吃一惊的事情——他提出应该把公孙侨也叫来一起举办仪式! 后来人们根据这个故事,引申出另外一个成语——“借水行丧”——就是用海水当祭品举行葬礼。而这个成语最早见于东汉王逸所著的《鲁灵光殿赋》中的“因兹借水行丧,哀哉元妃。”
由此可知,古书中的“濱”字实际上有两个意思:一个是表示海滨,另一个就是说祭祀。而第一个意思是后面随着历史发展慢慢才确定的。 因为“禮”字在古文字的结构中,上面部分其实就是一个跪着的“人”,下面部分是个“文”字(代表的是花纹)。所以《說文解字》中解释“禮”的第一个意思就是“履也。所以爲禮者,履也。”也就是说古代的“禮”字其实就等于“践履”。那这个“践履”什么意思呢?其实就是指人们在祭祀的时候,要穿戴整齐,恭恭敬敬地把祭品摆放在神坛上,然后认真地对待这个过程。
从字形上来看,“禮”字本身就形象地表达了这个过程——首先是“示”,其次才是“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