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会通涨吗?
首先明确一点,通胀无情人有情,无论哪一种形式的通货膨胀,最终都会通过某种途径由居民来承担。 在讨论中国是否会出现通货胀之前,先看看世界上其他国家在抗击通缩中采取的措施有什么启发性意义。 通缩的杀伤力有多大呢?比通胀可怕多了!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大萧条,就是因为通缩导致的,通货紧缩导致消费和投资大幅降低,经济陷入衰退,失业率升高。为了扭转通缩,美国采取了大量的扩张性货币政策,却收效甚微,最终罗斯福总统干脆直接下令打开国库大门,印钞机开足马力工作,才有了后来美国经济复苏的“奇迹”。
当然,美国是超级大国,财政和金融体系都相当稳固,即使这样也不能轻易尝试,何况中国这个经济的半统者呢? 日本曾经经历了长达十年之久的通缩(物价持续走低)。为了摆脱通缩,日本政府也是煞费苦心,采用了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双管齐下,甚至直接向金融机构发放贷款来刺激经济增长。效果当然是明显的,GDP增长率迅速上升,但带来的后果就是政府债务翻了几番,高达195% GDP,远超联合国规定的70%的警戒线。
在中国,企业部门负债率现在已经达到了60%左右,地方政府债务余额达到18万亿,如果再加上地方融资平台公司债务、银行贷款等,整体债务水平可能接近或超过GDP的300%。如此巨大的杠杆率,任何外部力量的冲击都有可能让中国经济出现崩溃。现在,央行每年还要被迫购入4-5千亿的国债,随着国债规模的快速扩大,央行的资产负债表也迅速膨胀,同时银行体系的不良资产也在增加。在这种情况下,继续加大宽松的力度,有可能造成恶性的通胀,或者像日本一样,为了对抗通缩而背负上沉重的财政负担。
面对两难的选择,中国政府很有可能学日本采取双管齐下的方式应对,一方面加强税收和财政补贴的力度,另一方面保持货币政策的持续性。从长远来看,只有加快经济发展的步伐,增强国民财富创造的能力,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