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度环境是什么?
首先,中国是具有显著制度优势的国家。党的全面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为制度创新提供了根本保障;社会主义制度在实践探索中不断与时俱进,为中国发展提供制度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为发展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创造了良好条件。 其次,中国是世界上最具潜力的发展大国之一。中国经济实力日益壮大,国家治理效能不断提升。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大关,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年均超过百分之三十,已经成为世界货物贸易、服务贸易第一大国,利用外资第一大来源地,对外投资第三大输出国。
当前,中国发展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正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作为世界经济体系的重要参与者,中国拥有全球最完整的产业体系和最大的内需市场。我们完全有能力发挥超大规模市场优势,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完善市场经济体制,深化改革开放,充分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进制度性开放,构建更高水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中国发展进步离不开稳定的社会环境。坚持和完善党领导下的民主集中制原则,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保持社会稳定、维护国家安全,是确保各项事业顺利推进的根本保障。
中国制度环境分为两方面,体制内和体制外。体制内包括政府及相关机构,体制外包括非政府、非公有制企业、外资、三资企业及跨国公司等。
中国的经济制度
我国的经济制度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1978年后,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确立了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我国现在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即所谓“不发达阶段”。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下个世纪中叶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为止,大概需要100年时间。
我国社会制度的特征:民主集中制原则、“党领导一切”。这充分体现在我国的各级人大、政协、政府和司法机关的领导与组织之中。
我国当前的经济制度改革重点是国有企业的制度化改革。在新的世纪里,中国的制度环境及其体制改革的力度和进程将会不断地发生变化,这将对今后人力资源管理的中国模式的变革发生重大影响。
中国文化的特征
就文化特征而言,中国古代社会文化可以概括为十大特征:大一统的皇权文化、重伦理的亲缘文化、重道德的人治文化、重规范的传统农业文化、重和谐的阴阳五行文化、重现世的理性文化、重自尊的自省文化、重自强的进取文化、重节操的操守文化、重实用的功利文化。
中国文化在进入20世纪末以后,正处于传统与现代共存、西方文化与现代文化冲突与融合的过程。文化的特殊性仍然是明显的。
在中国社会中,对人力资源管理发生影响的重要的传统观念和文化特征可以归纳为:血缘关系与人情关系、“面子”心理与权术文化、等级观念与权威信念、重义轻利与崇德尚贤的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