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种蘑菇做汤好吃?
夏天到了,雨水充足,正是菇菌生长的旺季。除了一些常见的食用真菌如香菇、木耳、银耳和灵芝等,还有很多野生蘑菇也生长在林间空地或灌木之下。这些野生蘑菇中有些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特殊的药用价值,但有一些却可能有毒,如果误食就有生命危险了! 于是,我们决定做一期关于“毒蘑菇”的科普。
在说毒蘑菇之前,咱们先来好好认识一下“好朋友”——蕈(xùn)君。其实,我们平常所说的蘑菇,在生物学上属于真菌中的一个子类——大型真菌,这个子类的成员都有共同的特征——无叶绿体,无法进行光合作用自养;须子实体,即蘑菇的“身体”由菌盖、菌柄、菌褶构成。
不过,不是所有的大型真菌都是蘑菇哦~ 比如,我们常听到的灵芝就是属于这一类,它的颜色和形态都没有蘑菇那么漂亮。 还有我们常吃的竹荪,它虽然长得像蘑菇,但其实也是一株真菌~ 所以说,不能以貌取人呀!
言归正传,现在我们来讨论一下哪些“蘑菇”可以吃,哪些“蘑菇”不可以吃! 其实啊,有很多蘑菇是含有毒素的,比如我们在野外见到那些颜色鲜艳、外形奇特的蘑菇,很多都是有毒的! 如果我们不幸误食了有毒蘑菇,可能会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情况,严重时甚至可能会导致死亡!所以,在野外看到不认识的蘑菇一定不要摘!
根据中毒反应的不同,毒蘑菇可分为毒蕈中毒和菌中毒。其中,毒蕈中毒又称为食物中毒,是由于误食毒蕈引起的中毒性胃肠道疾病,是我国食源性疾病中最常见的类型。 据调查,我国每年发生的食物中毒事件有一半以上都是由毒素引起的[1]。
1867年英国一个村庄发生了由毒蘑菇中毒引发的群体性腹痛、腹泻事件,后来发现原因是村民误采、误食了名叫“毒鹅膏”的蘑菇,40多个村民因此丧命[2]。 而另一种称为菌中毒,是由致病细菌产生毒素而导致的胃肠炎,也会发生呕吐、腹泻,但是一般没有高热,病程较短。 目前发现的能使人中毒的毒蘑菇约有500多种,在我国造成中毒的毒蘑菇约300多种,各地均有报告。 这些毒蘑菇中含有荧光素酶等荧光物质,可被胃液分解,产生毒素而引起急性炎症反应。
虽然大部分蘑菇有毒,但所含毒素有特殊性,仅对某一类型的消化系统有害,而不是对所有消化系统有伤害。而且,大多数的蘑菇毒素只有达到一定的摄入量才有毒性,也就是说,只要不吃下足够多的有毒蘑菇,中毒机会就较小。 不过,有些人吃了有毒蘑菇后可能会产生抗体,以后即使再吃同样的有毒蘑菇,也不会再中毒。而有部分人则可能一次中毒后就再也不产生抗体,无论再吃多少有毒蘑菇都一定会中毒。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早期中毒病人经过积极治疗,体内毒素逐渐消解,恢复健康;但如果治疗不及时或者毒素量过大,就可能致命。 目前,对于毒蘑菇造成的食物中毒尚无特效解毒药,主要是采用对症和支持疗法,及时补液、纠正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防止休克的发生。
总之,为了安全起见,咱们在野外见到蘑菇不要采摘,更不要吃不明品种的蘑菇!